|
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
|
产业博览-动漫网络 |
|
|
|
|
|
|
|
|
“漫画”两字源于中国 看天津漫画二百年
|
|
|
漫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漫画的“漫”,是指表现手法上的无拘无束,引申义是讲思想内涵上的广博、深刻、无边无涯,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可以无所不包。漫画的特质就是夸张、幽默与讽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历史上漫画题材的美术作品确是早有存在的。譬如,汉代山东武梁祠的石刻画像《夏桀》,就直接抨击了这个荒淫暴君。在五代十国的后蜀至北宋初年,讽刺画家石恪曾作有《鬼百戏图》、《钟馗氏图》和《玉皇朝会图》等古代漫画。到了明代,有画家李士达《三驼图》,画了三个驼背聚于一处,并题诗曰:“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还有明宪宗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图形如一圆球,看似一人自笑,实则三人合抱,构思奇巧,妙趣横生。至于清代,更有八大山人朱耷的政治漫画《孔雀图》、罗聘的《鬼趣图》系列及佚名所作《铜钱眼里翻跟斗》、《螺丝壳里做道场》等出现。
说起“漫画”两字,其实它源于中国。 在中国宋代,有一种类鹜的水鸟篦鹭, “常以嘴画水求鱼”,名曰“漫画”。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金农(1687~1763)把自己有感而发的漫笔也称作“漫画”。
据著名画家丰子恺考证,“漫画”作为一个画种出现,最早始于日本。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1760~1849)即有作品集《北斋漫画》于1814年出版,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漫画”一词遂被正式应用到绘画之中,后来被中国漫画家采用。1904年,上海《警钟日报》即以“时事漫画”为标题,发表了讽刺时政的漫画四幅。自此,“漫画”一词在中国面世。于此前后,三十年间七十多种中国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滑稽画”、“寓意画”、“讽刺画”、“讽喻画”、“时画”、“讽画”、“谐画”、“笑画”等,并涌现出以何剑士、张聿光、钱病鹤、马星驰、丁悚、但杜宇、沈泊尘、汪绮云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近现代漫画家。
其间,陈师曾发表在《太平洋画报》上的小幅简笔画《落日放船好》、《独树老人家》等被丰子恺称为“真是中国漫画的始源”。1924年,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受郑振铎器重。其后,丰氏多幅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文学周报》发表,并冠以“漫画”标题。1926年《子恺漫画》结集出版。从此,丰子恺的画就以《子恺漫画》风行于各种报刊上。“漫画”这一称法也就在中国叫开了,从而统一了漫画的名称。
2009-06-24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