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
|
产业博览-动漫网络 |
|
|
|
|
|
《中国动画史》:打造最权威的动画史书
|
|
|
作为文化部新中国60周年华诞献礼的专项课题之一,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承担、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动画史》,全书约50万字,将于今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日前,围绕《中国动画史》和中国动画的历史、现状、未来,十几位专家积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动画史书出现恰逢其时
从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到现如今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 中国动画史上不乏《神笔马良》、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优秀作品,但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动画市场异常活跃,活跃的背后,动画的内容也随之变得良莠不齐,与国际动画的差距变大了。虽然前不久《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依旧被许多人称为“儿童动画”,认为它不能真正代表中国动画的发展趋势。
2009年岁末,大量运用动画效果的3D影片《阿凡达》横空出世,马上引起业内一些人的广泛关注,有惊艳者,也有质疑其是否属于动画者。
那么,动画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什么?什么又是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呢?优秀动画的标准又是什么?
这本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主持、几十位动画界专家学者共同编纂的《中国动画史》,在中国动画面临节点时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当天在场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该书将是填补中国动画理论空白的时代产物,虽然书中现在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就其时代性、权威性而言,这本书必须尽快出版。
历时两年撰写中国动画87年风雨
《中国动画史》从立项到成稿历时近两年, 共走访了上百位动画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创作者。全书按时间段划分为6个篇章和3个附录,讲述了中国动画从无到有的过程, 展示了从20世纪20年代至2009年的大批优秀动画工作者和动画作品,大量文字和图片都是第一手资料。
编纂者之一、北京电影学院教师马华说,“相对于动画发展史以及其他有关动画史学的书籍,这部书是一部具有整体性的动画史,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归纳了中国动画87年历史间出现过的一系列作品与人物事件。书中还首次对动画艺术电影、动画艺术短片等内容进行总结,并首次结合了港澳台地区的情况,把中国动画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登富评价,该书最大的价值是创建了一种中国动画通史的体系并且把中国动画教育、政策的扶持、3D新技术等内容涵盖其中。
在场的专家不仅给予了该书极高的评价,还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曾在上海美术电影厂工作过的秦仁华老师提议书中应增加一些动画声音的总结,中央电视台动画部李捷认为,该书应该同步发售外文译本,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动画。
给年轻动画创作者鼓劲
《中国动画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动画史学著作,虽然仍被专家认为有“流水账”的嫌疑、缺乏一些有力的点评以及部分史料性错误,但在当前中国动画市场纷杂的背景下,它的出现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不管被人看成“左氏春秋”还是“史记”,将引起争论还是不满,《中国动画史》都是走在中国动画前沿的“先锋者”。
当今的中国动画,虽然已逐渐形成产业链,人们对于动画的关注也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但孙立军认为,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动画整体水平不高,人才断档、创作环境相对较差等问题一直使中国动画难以形成以创作为中心的创作人市场。对于曾经一度辉煌,而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中国动画,孙院长说,《中国动画史》的出现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最起码可以进一步唤起年轻一代动画创作者的自信心,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坚持自己对动画艺术的追求。
2010-04-19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