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横空出世,一时间震惊世界:中国不缺动漫制作技术!40年后,中国动漫制作早已今非昔比。
打造出中国最大原创动画企业“水木动画”的国家特聘专家施向东19日在福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与美日韩相比,中国动漫的制作还很“原始”,“资金投入成本只有日本的几分之一,不敢承担失败的可能性”。
追赶的滋味不好受
“追赶的滋味不好受。”2005年海归创业的施向东清楚记得,日本《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曾满怀敬意地承认,是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将他领进动漫之门。中国原创动漫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曾傲视天下,“特别是以传统文化题材为内容的动画片,在国际上拿回一系列大奖。”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孩子,看唐老鸭、米老鼠、史努比而熟知了美国;看阿童木、 美少女战士、圣斗士等等,了解了日本,却很少有中国动画片影响了中国的孩子。
“中国动画业逐渐萧条落后的原因是复杂、多元的。”施向东说,其主因为:日本、美国、韩国等国率先进行的一整套动画片商业运作模式非常成功,动画片免费在国内电视台播出,通过衍生产品赚钱,给国内还采用电视台高价购买或者政府购买动画片与动画电影的传统制作与发行模式构成了巨大冲击,“很多动画制作机构因此萎缩”。
一组数字让施向东印象深刻:从1993年至2003年的11年间,中国电视动画片年均产量不到4200分钟,人均拥有仅0.0012秒,日本则达人均5-8分钟。2004年转折出现,当年,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政策。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0年动画片产量已突破20万分钟。
“原始”背后关键是人才制约
“原始”并非是绝对的落后,施向东告诉记者,前年曾和《机器猫》的总导演沟通,这位导演说中国的技术如三维已跟上或超过了日本,中国动漫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很多,如水墨动画等,但是中国没有与时俱进的运用科技手段,跟不上新一代观众的欣赏要求,创意差很多。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受人才制约”,另外中国从动画片投资到衍生商品营销都不规范,没有形成很好的产业链模式。
施向东指出了国际动漫巨头的发展特色: 美国动漫以电影为主,投入大, 有先进的发行与商业运作模式;韩国因为资源稀缺,把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发展,举全国之力推动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其实就是文化引领的结果”;日本的动画和漫画都很发达,小成本(成本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大制作,以连续剧为主,并有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和产业链构建、互动。
应该形成“中国风”
中国式的动漫发展在哪里?国内跟风海外娱乐片占到80%到90%的现状,使施向东心存遗憾。
施向东说,中国动漫发展模式,“我认为应该是中国特色”。其一,在创作素材取材上要结合中国元素发展动漫,中国有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制作素材, 动漫制作应该形成“中国风”;其二,制作手法上要创新,要有中国特色, 可以融合中国民间艺术,比如剪纸、皮影、水墨画、版画等;第三,收益模式上也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儿童消费市场,能生产出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动漫衍生商品。
2011-07-21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