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艺术品拍卖信息  
                          
          天津文物秋季竞买会高调收场 总成交额8014万  
     
    2006年12月15日随着拍卖师王刚一锤定音 ,历时5天的天津文物2006秋季竞买会终于落下帷幕。作为今年本市最后一场文物拍卖会,三个专场总成交额达8014万元的天价,为2006年的天津文物市场高调收场。
  本次秋季拍卖会持续两天,12月14日的中国书画专场上,名家力作依然最为抢手。第一件拍品刘奎龄群仙祝寿成扇以2.8万元起拍,众买家争至12.1万 ,赢得碰头彩。津门名家陈少梅人物四条屏自180万元起拍,以330万元成交 ,为当日最高价 。张大千荷香四溢立轴、齐白石映日荷花立轴、徐操崆峒访道立轴分别拍得88万元、55万元和53.9万元。雍正帝行书立轴则以89.1万元成交,成为古代书画专场翘楚。
  12月15日的金石专场场面火爆 ,据天津文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玉器 、金铜佛像成交率均在80%以上 。上午的瓷器专场中 ,清乾隆时期的两件官窑重器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铺首尊和霁蓝釉天球瓶分别拍至286万元和248.6万元,均为近年来所少见 。前者绘画细腻华丽,线条流畅丰满,白釉匀莹滋润,青花浓艳青翠,体态规整,端庄古雅,为清宫廷典型陈设用器;后者虽曾见拍于各大拍场,但如此华贵富丽、釉色纯正若蓝宝石且品相完美无缺者,实属少有。此次推出的诸多民国细路瓷器也颇受青睐,纷纷成交,如一件汪晓棠款的粉彩渊明赏菊图灯笼瓶自2.8万元起拍,几经争夺,最后被买家以12.8万元收入囊中。
  玉器部分中,备受瞩目的清代紫檀嵌罗甸铜鎏金錾花托白玉雕鱼纹三镶如意不负众望,以89.1万元拔得头筹。此如意玉质晶莹温润,洁净无瑕,三块如意瓦子共琢九鲤一器,寓意如意之至,整器保存完好,并有原套陈设玻璃罩及紫檀盒,十分难得。封底拍品清中期的白玉雕百福纹葫芦瓶也以69.3万元的高价成交。此瓶质地润泽,造型典雅古朴,雕琢细腻圆润,既是一件实用器,也是一件精巧别致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一对清代的青白玉浮雕山水人物纹镇纸异军突起,自5万元起拍后叫价不断攀升,终以77.55万元成为当场最大黑马。明代的白玉雕子冈款山水人物诗文镜同样以4.5万元起拍,拍到62.7万元。此外,10万元起拍的清白玉雕龙凤呈祥纹牌拍到56.1万元,2.5万元起拍的清白玉雕事事如意童子珮拍到33万元,6万元起拍的清白玉盘拍到26.4万元,4.8万元起拍的清白玉雕岁岁如意童子珮拍到22.11万元,3.6万元起拍的清白玉巧雕富贵童子珮拍到18.7万元,诸如此类起拍价几万元最终拍至数十万元、十几万元的拍品便有16件之多。
  此次玉器专场最显著的特点并非成交率超高,而是成交价与起拍价相差悬殊的拍品大量出现,其火爆程度超乎想象,这也更说明目前正处于玉器市场最好的时候。天津文物的玉器拍卖历来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次推出的百余件拍品沿袭了一贯以来的特色,虽然没有十分顶尖的拍品,但质量不济者同样鲜见,对上拍品严格把关的结果就是出现在拍场上的拍品非常整齐 ,非常亮眼,令买家难以取舍 ,各选所爱,这样也就直接拉动了买家的竞买热情。但是,同瓷器一样,高古玉市场仍显低迷,买家关注更多的还是明清玉器。
  金铜佛像专场历来是天津文物的特色所在 ,此次推出的近百尊铜佛吸引了众多买家目光 。最为引人注目的清18世纪铜鎏金绿度母像甫一开拍便引得四方追捧,历经数十轮竞价后,终以689.7万元的天价冠绝全场 ,不仅延续了香港苏富比佛像拍卖以来的良好态势,为今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刷新了天津文物公司举办竞买会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尊佛像高达58.5cm,重数十公斤,身躯挺拔,气势磅礴,装饰细腻精美,具有鲜明的蒙古造像特色,曾著录于《金铜佛像》一书。另一件清18世纪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自18万元起拍后便以不可阻挡之势一路飙升至254.1万元,价格提升了13倍有余。此外,成交价数十万元的铜佛比比皆是,有近30尊之多 ,为天津文物的这块金字招牌增加了重重的砝码。
  工艺品杂项中,清雕漆人物故事纹笔筒以40.7万元成交,清景泰蓝花卉纹抱月瓶以30.8万元成交,清石叟款错金银夔纹四足鼎以25.52万元成交,均创同类拍品中的佳绩,为本次竞买会的成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6-12-23
                                     (信息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