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2年的蛰伏,2013年的反弹,人们对2014年的艺术市场充满期待, 然而,市场上“资金紧张”的声音却依旧回响。
有专家举例称,高价精品在2014春拍中表现不佳: 北京保利一件估价5000万元到6000万元的陈洪绶《四时花鸟》册页最终流拍;中国嘉德一件估价为3800万元到4200万元的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也遭遇流拍。 两家拍卖公司的专家不约而同将流拍的原因归结为“资金紧张”。
今年秋拍 , 资金紧张局面能否缓解 , 资金流动性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年秋拍的走势, 值得进一步关注。专家认为,“资金紧张”的现状不仅让新买家与新资金裹足不前,更将导致各路买家尤其是大买家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由于市场资金吃紧,专家认为2014秋拍高价精品虽然对大买家仍然有吸引力,但在拍场上将更难得一见。反之, 价格不高的板块却会趋于活跃,比如年轻艺术家会成为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许多新的艺术基金在组建,新的艺术机构在涌现,但他们的目标已不限于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而是全面介入艺术产业: 从创办画廊、美术馆、艺术品电商网站、 艺术新媒体, 到开发艺术衍生品与艺术金融服务的新市场。艺术市场显然在酝酿新一波繁荣期,但未必是以艺术品拍卖的新天价为追逐的目标。
中拍协日前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尽管行业规模和市场规模仍呈扩大趋势 ,但拍品结算率才刚过半,为56%左右。在去年成交的藏品中达千万元的作品共有232件,其中,完成结算的拍品有130件, 货款为26.75亿元;未完全结算的作品有20件,涉及货款5.12亿元;而未结算的作品达82件,涉及货款17.62亿元。 不难看出 ,国内艺术品拍卖千万级拍品的按时结算率非常低。据悉,拍卖行为了加速回款进度,会调剂佣金, 即买家在不同的时间段付款,佣金会有不同程度的优惠。
2014-09-19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