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产业>>
  产业博览艺术品拍卖信息  
     
 

中国艺术品拍卖缓慢回升 缩量增质是大势所趋

 
 

  12月22日, 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后一场拍卖会在上海落槌,8.37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让保利拍卖的年度总成交额达到95亿元。
  95亿,距离保利2011年121亿的总成交额还有差距。但考虑到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这一数字还是让不少业内人看到市场回暖的信号。
  201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另一大型公司中国嘉德全年总成交额为54.3亿元, 也只有2011年全年总成交额的一半不到,但相比2015年也增长20%。
  市场正在缓慢回升, 不仅表现在拍卖公司的年终成绩盘点上,更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些天价拍品。其中秋拍中元代画家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以3.036亿元,创造201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纪录。百余轮竞价、拍场里人满为患,让很多工作人员都很感慨好几年未见这样的火爆场面。
  3.036亿元,也是最近五年拍场的最高数字。 上一个过3亿的拍卖纪录还是2011年春拍中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下的4.255亿天价。
  在那之前的五六年,中国艺术品的拍品价格纪录迅速从过千万飙升至过亿。等到过4亿的天价传来,拍品真伪、何人购买、市场泡沫等也随之传来,引发社会反思。
  此后,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漫长的调整期。 大量游资撤离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高价拍品特别是过亿拍品减少。一个让人唏嘘的例子就是2012年6月拍出的“过云楼”藏书, 共179种、 1292册,成交价2.162亿元。仅仅半年后,共包括823部、近万册古籍善本的“广韵楼”藏书,成交额仅仅只有7498.6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买家、培养新受众,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必然功课。在各方努力下,藏家逐渐从“50后”、“60后”过渡到“70后”、“80后”、“90后”,甚至出现了今年一个十六七岁的买家入场举牌的情形。
  某“75后”金融家花2.36亿港币买下吴冠中的《周庄》, 某一线明星花4830万元人民币买走王翚的《江山卧游图》,成为坊间谈资。/此外富二代“90后”买近现代书画、“80后”的工薪阶层买当代水墨,这些新买家都受到拍卖公司的高度重视。
  “现在是一个开发新买家的好时候, 往往几个新买家就能对市场起决定性贡献。”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说,从每次拍卖登记号牌的情况看, 每场都有三分之一的陌生号牌来交押金、竞拍。而且生号牌付款很快,2016年秋拍中以1.6445亿元成交的张大千的《瑞士雪山图》 ,在拍卖结束后的第七个工作日就办理了交割手续。这样的新买家多十个,市场就会非常厉害。
  同时, “缩量增质”正成为各拍卖公司的重头戏。近几年在拍场创造过亿价格的往往是传承有序、在经典图录中出现过的名家经典。如何选出一两件让人眼前一亮的封面拍品提振市场信心,让拍卖公司业务经理压力山大。
  在各方努力下, 一批欧洲藏家开始不断释放家族珍藏,陆续通过拍场回流。法国古董商戴克成说,现在的市场是欧洲人在卖,中国人在买。市场高涨,欧洲很多老的藏品都在出来,被中国市场吸收。
  中国买家的兴趣也开始从中国古画转向西方经典。 保利华谊(上海)首次推出的“对话:重要东西方艺术夜场”,10件西画拍出了2.06亿元, 毕加索《灯下的女人(杰奎琳)》以5865万元成交,成为当晚仅次于中国古代书画《元人秋猎图》的第二高价。
  赵旭表示, 市场整体还是偏冷淡,但一旦好作品出来是能够找到买家的。今年几件重器拍出了好价钱,会吸引明年新的东西入市。虽然距离2009年到2011年的辉煌时代还有不小差距, 但想想十几年前,国内全部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也只有30多亿元。也许适当慢下来,长远看更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也认为, 艺术品市场还谈不上春暖花开,与高歌猛进的那几年相比,市场趋于冷静和理智,也积蓄着新能量的释放。
                                    2017-01-04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