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物—康军:教授、研究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主持人—聂爽
文化产业并不完全等同于创意产业
主持人:首先,欢迎康老师作客人民网——天津视窗,康老师在关注创意产业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您作为政协委员关注创意产业这么长时间,我们今天请您过来就想让您介绍一下国外创意产业兴起发展的过程,以及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如何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康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经济理论界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发达国家几乎都在世纪末提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怎样发展。最早是英国,英国的布莱尔首相在刚上台的时候于1997年,第一时间就成立了英国政府的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目的就是想通过发展英国的创意产业来改变世人对“没落大英帝国”的传统看法,就开始发展创意产业。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英国的创意产业在全世界是比较先进和发达的,其他的发达国家几乎同时找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创意产业。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的产值是220亿美元,每年以平均5%的速度在递增,发展最快的美国已经达到14%了,英国是12%左右。
创意产业理论界是这样来界定的:“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根据国外的划定,把我们社会上大家公认传统的13个产业都归在创意产业下面,就是广告业、建筑设计业、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服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还有电视广播,这是十三个传统的行业。这种划分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一样,还是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划定。我们国家已经有文化产业的提法,实际上,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有相当大的部分是重叠和交叉。尤其是创意产业很核心的理论支撑都是和知识产权结合在一起的。但文化产业并不完全等同于创意产业。
除了发达国家以外,亚洲“四小龙”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无一例外都把创意产业作为自己经济再一次腾飞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像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香港的发展都非常快,都占国民经济总额相当大的比例,国外情况基本上是这样。
主持人:国外政府对创意产业支持在哪方面?
康军:英国很典型,在政府成立了创意产业发展指导小组,同时还制订了政府发展创意产业的“路径文件”。对产业的政策指导、发展方向、包括投融资的力度、成立基金会、成立相应的产业联盟或者是产业协会等方方面面都在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来保护和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上海、北京已经行动起来 天津要迎头赶上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以及发达国家政府对于创意产业的支持,咱们国内其他走在前面的地区有哪些,情况是怎样的?
康军: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们国家第一时间把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来就是两年多的时间。是2004年上半年,有文字介绍:英国的一个女画家,在和北京的艺术界人士充分交流的时候,感到中国的很多画廊都还没有进入产业阶段,就把英国的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来了, 后来北京一批有识之士, 尤其是在早期进入艺术市场的企业,在这个女士的沟通和推动下,在05年的5月份组织了中国创意产业企业家访问团到英国伦敦去访问。 回来就成立了自己的机构,成立了中国创意产业企业家联盟,是由中国太平洋协会为首的一些机构推动建立的。
有实质意义的一项工作, 是上海在2004年年底,举办了“2004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 有十几位著名的学者专家,还有国外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还有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应邀参加。
这个论坛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把国内外的创意产业发展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和介绍。包括当年不久就去世的大艺术家陈逸飞先生,也在创意产业论坛上作了精彩的发言。以他为首的艺术家在上海开拓最早的一些创意产业基地,利用政府提供的历史工业建筑来建设意产业集聚区,或者是园区。比如市区里面的泰康路,还有苏州河边的创意仓库,还有像“八号桥”、“田子坊”等很多地方。 在上海第一步是大量利用旧厂房,截止到今年的5月份,已经有50个由政府推动的工业厂房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挂牌经营了。
北京市的主要领导刘淇、王岐山,在2005年两会期间就接受了很多专家的建议,把北京发展创意产业提到提升北京产业机构的高度。现在北京市成立了以刘淇为组长的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而且北京市政府已经把创意产业写进了北京市的“十一五”规划,同时还就创意产业制定了专门的规划,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专门的政策。
这两个城市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背景,北京是以08年的奥运会为背景,上海以10年的世博会为背景,来极力推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