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8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2006年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座谈会。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助理巡视员傅燕梅,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文化部相关司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约60人出席会议。
会上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助理巡视员傅燕梅在讲话中介绍了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的实施背景和重要意义 ,对2005年音像制品出口工作的进展情况作出总结并通报了进展较为顺利的出口奖励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傅燕梅指出,中国要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就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必须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作为音像市场的主体,文化企业应是“走出去”的主力军,通过市场运作和现代营销方式,推动丰富的中华文化进入国际市场。同时指出目前音像制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口秩序较为混乱;整体出口结构不太合理;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在翻译、制作、包装等方面的投入较大,成本很高;出口音像制品的质量有待提高;在欧美等地的市场份额较小等。
据傅燕梅介绍,2006年出口工作的思路是:继续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按照《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并根据2005年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音像制品出口工作的实际,对专项资金的使用作适当调整,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奖代补”的新机制。同时继续加强节目译制、海外宣传推广、出口培训和涉外版权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对补助项目的后期监管,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积极推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并将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专项资金由去年的200万元人民币增加到500万元人民币。
海关总署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会加大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扶持力度,配合文化部做好相应的工作。与会代表积极发言,汇报了一年来音像制品出口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很多代表提出,融入明显中国文化特征的产品更容易打入国际市场。但不是任何中国文化都可以成为出口卖点,必须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对国外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后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慎重选择。同时也认为,企业自身要增加原创力量,提高出口音像制品的质量,并希望政府部门继续支持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和政府扶持把“走出去”工程在新的一年里做得更好。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在总结讲话中说,这次会议为音像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官、产、学”相结合的平台,在音像出口方面,政府的扶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也更加坚定了中国音像制品 “走出去”的信心,并初步探索了一些“走出去”的渠道。大家更要抓住现在的大好机遇,树立当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新形象。同时,要抓住出口的有利契机,带动整个音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6-09-11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市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