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欣赏
 
 
  巨幅京剧艺术史画
                
                《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简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约五十年间,是中国京剧艺术繁荣发达、雄居于民族表演艺术发展史的高峰阶段,称为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鼎盛五十年”。更由于梅兰芳的出访各国,把京剧艺术奉献给世界,使处于鼎盛状态的京剧艺术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国际公认的本时期世界表演艺术之首的世界文化经典之一。 成为永久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标志之一。 对于当代,大力弘扬“鼎盛五十年”京剧艺术巨大的文化声威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世界威望,是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本图卷以巨幅长卷画的形式从在本时期为京剧艺术的鼎盛辉煌做出杰出贡献的众多京剧艺术家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十六位在各自行当创立了为全国公认、具有独特美学品格的京剧表演风格、流派,在建构“鼎盛五十年”京剧艺术的高峰状态起着支柱与脊梁作用的全国一流京剧表演艺术家,依各表演流派各不相同的美学特色,采用相适应的绘画形式如工笔、重彩、装饰、小写意等,既富变化又和谐地把他们各自的代表剧目及其扮相、身段、表情,生动、准确地(作为绘画艺术作品,与剧照有本质地不同)展现在一件全长60米,高1?5米,(画心长45米,高1?2米)的重彩画卷中作“凌烟之列”。
  《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是由作者张天翼在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各位领导及众多资深戏剧专家、京剧艺术家、美术专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从1997年至2001年,集中四年的精力,搜集大量有关文字、图片史料,经过数次、反复的深入研究和修改后创作完成的。图卷创作追求有很高品位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图卷所具有的一系列学术内涵,记载于与之密切相关的专著《“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中。由于重要媒体的多次报道,如2001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时空咨讯”栏目作过专题报道之外,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与《香港大公报》、《文艺报》等都作过相关报道,《天津日报》、《今晚报》作过多次专题报道,使得《 鼎 》卷在国际、国内都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并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与支持。2002年6月在天津举办公开展览。同年9月,又得到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及全国政协京昆室、书画室的支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公开展览,同时举办国家级戏剧专家、美术专家专题研讨会。专家们对《鼎》卷在学术上、艺术上及文化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得到广大观众的热情欢迎与支持.2002年11月2日《文艺报》整版刊发了专家们的发言纪要《鼎盛京剧的丰碑》。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中国戏剧》杂志对《鼎》卷在全国政协展出及专家研讨会作了专题报道。2003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又做专题片对《鼎》卷进行深入介绍.2006年3月应澳门政府邀请,在澳门第十七届澳门艺术节期间在澳门博物馆展出《鼎盛三十六家图卷》复制件展览,后又应珠海市委邀请在珠海博物馆展出,得到澳门、珠海各界的高度评价。各位专家一致认为:《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是绘画形态的京剧艺术断代史学新成果;是再现中国京剧艺术五十年繁荣辉煌之高峰状态的绘画形态纪念碑;是纪念这些为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文化英雄、京剧艺术大师群体的绘画形态纪念碑。用以彰扬他们的功绩,供世人瞻仰,并以他们在深厚功力基础上,不辞辛苦、大胆革新创造的“鼎盛精神”,作为当代学子的榜样。 还认为.《鼎》卷是我国第一幅由画家创作的京剧史画,填补了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缺乏以成功的京剧艺术史画表现“鼎盛五十年”京剧艺术辉煌灿烂之大观的空白。是上承表现京剧艺术发展史的“形成时期”与“成熟时期”史画《同光十三绝》的重要文献绘画。
  冯骥才先生为本图卷题写卷名。吴同宾(已故)先生为画册写了序言,并与马少波先生、郭汉城先生、刘曾复先生为本图卷题词,都为本图卷增添了很大的光彩。
  特别要说明的是,仅于本市,在《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的研究、创作、展出、出版的大量工作所历经的几年时间中;曾给以大力的支持、高度的关注、周到细致的帮助的各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有:方放、陆焕生、谢国祥( 已故 )、叶厚荣、方伯敬、孙福海、刘建华、高长德、梁波、金洪跃、刘梓钰(已故)、刘连群、吴同宾(已故)、刘琦、万镜明、张志明、李荣威、孙荣慧( 已故 )、王则昭、尚明珠、董文华、王紫玲、邓沐伟、杨乃朋、苏德贵、王永运、甄光俊、韩之栋( 已故 )、曹德兆、李西源、赵树松、王振德、何家英、何延哲、张寿庠、张安吾、王全聚等等。他(她)们都为图卷的成功倾注了心血。肖怀远部长对图卷给以肯定并为图卷的宣传作过批示。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并对已故者深切缅怀。
  《鼎》卷画面中所有书法汉字都由书法名家董嘉田先生题写。高级工程师杨健宁先生为本图卷的创作翻拍了大量的形象资料。新华社天津分社王平先生制作了大量电子文件。他们为本图卷的创作成功给以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根据各有关领导、专家们的意见,把本图卷全卷画面及有关文字材料晒在网上,意在继续征请本市以及全国各地关心本图卷的社会各界人士,认真审阅图卷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图卷的质量,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