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影视 >
 
 

2011近百部献礼剧“扎堆”筹拍
主旋律作品好看之外更要肩负时代精神

 
 

  昨晚,真实记录共和国诞生之初国际国内历史风云的电视剧《东方》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开天辟地》《中国1945》《建党伟业》《中国1921》……一大批纪念建党、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将集中“轰炸”观众眼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拍和尚在筹备的献礼剧已近百部。如此众多的同题材影视作品,能否改观以往“主旋律”给人“叫好不叫座”的印象?为此,记者采访了《东方》编剧、影片《开国大典》的创作者刘星。
  从影片《建国大业》开始,“主旋律”就以超豪华的明星阵容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看法。但在刘星看来,主旋律影片不仅要“好看”,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美学的要求”。刘星说:“这种美学要求后来被误读了,以为好看、好玩、搞笑就是好,这个不行……首先应该有大的时代背景的宏伟气势,还有磅礴的事件、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些尽管是小人物,他可能在历史浪潮中只是一朵浪花,但他还是随时代大潮澎湃汹涌着。我认为,要走一条对历史负责、对历史题材负责、对历史人物负责,同时要对今天的时代负责的道路。如果一段历史跟今天远离十万八千里,这并不是我的追求。”
  刘星告诉记者,《东方》表现的1949年至1957年这段历史是“没有人完整表现过的”。他说:“这需要勇气、胆量、气魄,还有资金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人脉。这是规模空前的历史大剧,我不拿自己的作品跟别人去比,但是有一点,要做得有特色,比如说《开国大典》,又比如说今天演员说的剧中台词,经典的语言和宏大的题材应该相辅相成才行。”有人说,好的主旋律作品要“让人看不出它是主旋律”,对此刘星并不赞同:“主旋律从选材与核心价值上,就应该一眼看出就是主旋律,另外主旋律的风格样式是有要求的,不是说看不出是主旋律就是好的作品。”

                                          2011-03-2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