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寻路》,表现的是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2年宁都会议的五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在选择什么道路继续革命这个关键问题上,党内进行的一场大的争论和斗争。一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方是以“左”倾教条主义者主张的“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经验十分缺乏,又受制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在这样的条件下,这场争论和斗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不管坚持哪种主张的人,都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苦苦探索、寻求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电视连续剧《寻路》,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地反映了这段内涵丰富而又奇特的历史,是一部成功的优秀作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真实。 该剧主创者们利用大量权威党史著作和第一手材料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回忆录等, 用艺术的形式和语言,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主线,真人真事,真实情节,看了这部电视剧等于读了一段党史。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剧中虚构了一些具体情节,虚构几个跑龙套式的人物,用以穿插和连接故事情节,这些是必需的,不然就不是艺术作品了。但它同那些“戏说”之类的电视剧截然不同,保持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严肃性。
第二,好看。主创者们把剧中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组织得有条不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剧中矛盾突出,有国共之间的矛盾,有共产党内部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之间的矛盾,有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的矛盾,有共产党同极少数叛徒之间的矛盾斗争, 其中以共产党内两条路线的矛盾贯穿始终, 突出了“寻路”这个主题。全剧围绕这些矛盾的发展而展开,有矛盾,有冲突,剧好看,吸引人。通过全体演职员的努力,把这段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路线之争,在这部电视剧里还没有结束,但是事实已经做出了回答:“城市中心论”的道路已经行不通,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三,有教育意义。一个文艺作品,既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又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能给人以启迪,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才称得上一个优秀作品。电视剧《寻路》可以称得上这样的作品。从这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受到很多教育。首先会强烈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们为革命事业、为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英勇奋斗,完全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同那些叛党分子、叛徒们的卑鄙龌龊的心理状态和恶劣行径形成强烈的对比。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其次,选择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由中国人在实践中去寻找。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就是因为他最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实地调查,虚心向群众学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第三,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必须有独创精神,开动脑筋,破除迷信,不被一些传统的东西所束缚。善于和及时地总结经验,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再上升为理论。(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本文是作者在电视连续剧《寻路》开播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根据记录整理。)
2013-06-28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