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主办、华策影视等承办的“2013首届中国(杭州)电视剧节目推介会”、“年度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论坛”在杭州落幕。 会上,400余部风格各异的精品电视剧悉数亮相,而1200多位业内人士也在这期间共同“把脉”中国电视产业。
新剧百花齐放,跟风现象减少
历届的电视剧交易推介会都可看作是次年电视剧播出的风向标。据组委会统计,此次有中影集团、华策影视、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小马奔腾、海润影视、浙江影视集团、 韩国中华TV等260多家海内外影视制作与发行公司参展,电视播出机构方面, 中央及各省市电视台(频道)共100多家播出平台参展,主流视频网络媒体参展数量也创历史纪录,参展的电视剧节目精品力作490多部,约17700余集,《天龙八部》、《大汉贤后卫子夫》、《鹿鼎记》、《红高粱》、《我爱男闺蜜》等关注度颇高的作品都出现在本次推介会上。同时,本次推介会还呈现出百花齐放、不再盲目跟风的现象。如华策影视推出了古装武侠系列、现实生活系列、青春励志系列和年代传奇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七八部,就连冷门的农村系列和科幻系列也有涉及。而今年前10个月热播的家庭情感剧、抗战剧风光不再,育儿剧也渐退烧,并没有“一统天下”。
华策影视副总余海燕表示,现在的电视剧不仅是卖给电视台,也会卖给视频网站等新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年轻观众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制作方的关注。“对于制作方来说,市场需求一定是最关键的,我们会尽量找拥有最大受众群的电视剧题材来做,而不是盲目跟风。”
繁荣背后需要冷思考
目前,中国已成为电视剧产量及播出数量的第一大国,此次节目交易推介会上的热闹景象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火热的表象背后,国产电视剧其实距离世界一流还有一定差距。在“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就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创作浮躁、雷剧横行、收视采样合理性等问题再次被提及。
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表示,电视剧创作仍然需要克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创作必须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那些表现中国人真实可信的梦想,如养老梦、求学梦、成功梦等的电视剧才能真正得到观众的喜爱。而这样的原创剧集往往需要创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克服创作中的浮躁心理。”
中国传媒大学戏曲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直言,目前中国电视剧正在遭遇“市场对艺术的绑架”。对于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曾庆瑞呼吁,国家应该实行调控,强化法制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加强自律的同时,作为内容产品、电视剧的创作和制作者,要选择应有的正确的社会姿态,“只能够越是身临困境,我们越能够坚守精神家园。我觉得,我们创作的剧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规范化的艺术功能和社会作用,就应该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这里面一个就是要做到追随崇高,摒弃低俗的商业元素,拒绝市场的绑架。再有,境界要高尚,情怀要博大,要坚持永恒的深入,远离价值的绑架。”他强调,“我们的电视剧能否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有用武之地,关键是要把握好电视剧和‘中国梦’思想内容前提下的关系,我们电视剧的创作者,应该把握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正能量的东西。”
导演尤小刚指出, 现在电视剧行业所呈现乱象都是正在面临一个新的产业升级机会的征兆,“我们能做的, 就是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传播主流价值, 促进电视剧产业的健康、良性、 有序、繁荣发展。”谈到2014年电视剧的趋势,他表示,“太雷的会有所收敛,太浮躁的会调整对内容的认知。”
2013-11-10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