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社会文化>>
  美术电影

走进传统技艺,揭秘“木版水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 “水墨情怀”画展

 
   
  郑板桥——竹石  
   
  齐白石——荷花翠鸟  
 

  4月25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为您揭开“木版水印画”的神秘面纱。
  位于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 将于4月25日至5月10日举办“水墨情怀,木版水印画展”,届时,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为游客揭秘古老技艺——木版水印技艺。
  木版水印,源自我国古老的活字印刷术,是以国画颜料着色于雕刻好的木版上,然后以水调兑,最终印刷出精美的中国画的复杂技艺,史称“饾版”术。这一技艺,是民族传统绘画与民族传统印刷工具和印刷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在保护、发扬民族绘画传统和普及古典与现代国画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利用完整的木版水印技艺印制出来的作品,虽非原作,但其所用的纸张、绫绢与原作相同,“勾描”、“木刻”、“水印”三道工序,更是完整地保留了原作者用勾线、皴擦、设色的传统国画技法的特点,几可乱真,使一些稀世书画珍品得以长期延续和广为流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木版水印技艺盛于明清,后因新兴印刷术的出现,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消失。解放后,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政府的重视,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木版年画保护单位,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承基础,“勾描”、“木刻”、“水印”各有师承。因而,在王英云等老艺人的技术支持下,完整地保留了木版水印的整套技艺。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刻印精工,用料讲究,神致准确”的木版水印制品特点。自1958年建社以来,天津杨柳青画社始终坚持保护和传承木版水印技艺,本着“以老带新,传承有序”的理念,培养了大批传承人,用水印技法印制画作、印谱、信笺,至今已成功印制名家名作几百种,所用画版5200余块。
  为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喜爱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了解传统工艺,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布展,特别挑选了40余幅天津杨柳青画社印制的优秀的木版水印作品,展示木版水印技艺各道工序的独特工具。经过讲解员详细讲解,观众能够零距离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画展汇聚名家名作,郑板桥的“竹石”,齐白石的“荷花翠鸟”,徐悲鸿的“漓江”,李可染的“浓荫趣谈”,张大千的“富春江”等,向观众展示大师画作风采。
  为了更加便于广大市民了解水印技艺,博物馆特别安排了木版水印画的制作流程展区,并配以对应画版,使您可以细细比对,品酌其精妙之处。展览期间博物馆安排多年从事水印技艺的传承人为您全面剖析叹为观止的古老技艺。
  目前,天津杨柳青画社正在申请水印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作为我市重点非遗保护单位,通过本次画展为天津市民提供走近古老技艺,了解非遗传承的大好机会。博物馆立足文化产业发展, 实现文化惠民。值此非遗日到来之际,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为您奉上古老技艺的饕餮盛宴!

                                 2012-04-22
                          (新闻来源:天津杨柳青画社 信息员: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