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著名的义和团首领,名叫刘呈祥,山东人,生于1881年
,因为当时他年纪仅有十九岁,故有“刘十九”之尊称,他武艺高强,出身雇农,因受山东家乡义和团的影响,在静海县青少年中秘密组织起义和团,并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同年四月在静海县高家村设坛口
,后来即设总坛口于此地,所部义和团团民很快就发展壮大到两万余人,还拥有一支一千二百人的快枪队,成为津西南赫赫有名的一支重要的抗敌生力军。1900年夏天,刘呈祥率义和团进入天津,曾受直隶总督裕禄接见,后带总督的令剑率团民多人南下山东活动,到了德州因被清军所阻而返回天津,率所部团民同其他义和团首领共同协力合作,进行抗击八国联军和保卫天津城的战斗。
另外在1900年,天津曾流传“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的歌谣,所以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义和团中还有一名女首领,她名叫林黑儿,船户出身,自幼习拳棒,善武艺,还曾走江湖卖艺。其父惨遭洋人迫害,因而对外国侵略者恨之入骨,总想替父报仇......。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林黑儿从南运河驾船闯入津门,将大船停靠在侯家后归贾胡同北口
,南运河岸边 ,并在船上用红布搭棚,设立起“红灯照”坛口,还在大船桅杆上高悬“黄莲圣女保护团”的大旗,并自称“黄莲圣女”,在津城组织起来了广大青年妇女为主体的“红灯照”,于是津门便出现了很多少女头戴红巾、身着红衣、脚穿红鞋袜,手提红灯的人,走在大街小巷。有文载:当年,“红灯照”在前方作战,视死如归;在后方担当看护、医治受伤团民、传递消息、刺探情报、巡街放哨、缉拿奸细、筹办粮草等。因而说“红灯照”在义和团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受到了津门父老们的爱待 。据说在“红灯照”的带动下,津城还组织起了以中年妇女为主体的“兰灯照”等。总之,义和团的首领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以上四位义和团著名首领,经常在吕祖堂坛口聚义拜坛,共商反帝大计,据说攻打老龙头车站的作战方案,就是在吕祖堂坛口制订出来的。在义和团运动史上独树一帜的,又充满对帝国主义仇恨和蔑视的《
挑战书 》,就是曹福田从吕祖堂坛口向天津八国租界地的帝国主义侵略军发布的。在《挑战书》里充分表现出义和团的大无畏精神和对敌人的蔑视,宣称“帝国主义破巢之下无完卵”。并表达了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决心。
1900年6月18日,八国联军先是攻破了大沽口,然后又从天津城的南面与北面抢占了天津 ,当时 义和团全面出征,奋力抵抗,通过激烈的战斗,由于义和团手持大刀长矛,而八国联军使用的是洋枪洋炮,敌我对比武器相差悬殊,因而很难抵御,但在交手战中,敌人却成了义和团的手下败将,据说义和团团民都有一身好功夫,一拳能把一个敌人打趴下,若是在空手之下,两个敌人也打不过一个团民,所以八国联军很害怕义和团,他们整天龟缩在租界地内,不敢轻易妄动,更不敢单人行动或到城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