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第35次参加两会。3月3日傍晚,记者在北京会议中心一楼大堂对冯骥才进行了采访。
  每年冯骥才参政议政的言论和建言献策的提案都备受关注。半个多小时的采访,冯骥才所谈的话题既有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也有村落旅游问题,还有创作文艺精品的问题。
  身为文化学者、 文化遗产保护者和教育工作者, 冯骥才不无忧虑地谈到传统文化如何与当代生活融合的问题,他认为,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候,特别是在网络传播的时代,多元的文化发生碰撞,包括粗鄙、时尚、快餐式,甚至是低俗在内的消费文化正在抢占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的精神、道德准则、价值观,也包括审美和风范等与当下生活融合不起来。冯骥才说:“当大量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密集地进入年轻人的世界,这样的冲击,会使年轻人与历史文明出现断裂。要把它融合起来,不是用什么作品能够解决那么简单的事。”
  冯骥才今年的提案之一是《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的提案》。“为什么老年人会把节日当回事?因为他们有童年的记忆,有对节日的情感。”冯骥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讲述了一个故事,他小的时候在清明节被老师带去郊区,看见地里的草芽长出来了,柳树条变软了,老师折一段柳条插在湿的泥土里。当时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老师告诉他:“插进去后可以长出一棵树来,别的树枝插进去不会长树,只有柳树条可以。”回来的时候大家都用柳树条编成花环套在头上。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首先要让他喜欢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好办法是体验,而不是在课堂上教授, 最好的方式是由感性到理性。传统文化不是书本上的概念, 而是表现在文学艺术当中以及节日和生活当中。”他建议,可以让孩子收集谚语、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音乐等,通过自办展览或自媒体等传播自己的收获,会使他们对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兴趣。
  冯骥才写了一辈子书, 文艺创作是绕不开的话题。“要搞文艺创作就要静下心来, 必须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精品是很难出的。要想出精品,不能是任务性的,要给艺术家时间,支持艺术家去大胆创作,不能分题材,作家想写什么由作家自己选择,创造好的艺术氛围。”冯骥才表示,他很喜欢高满堂写的剧本,“他用了很大的功夫,人物刻画都很好。精品需要一个长期的创作过程,应该鼓励原创,一个时代如果缺少原创,文艺作品就不会出现高峰。”

                             2017-03-09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