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全国省级文化艺术研究院所发展迎来新机遇

 
     
  

  省级文化艺术研究机构是我国文化艺术研究机构的中坚力量。日前,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对全国省级文化艺术研究院所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长期发展,省级文化艺术研究院所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缺失、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
  长期积累,资源丰富
  我国31个省区市均建有省级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其前身多为当地文化厅(局)所属的工作组或戏剧研究室,之后逐渐从行政机构中脱离出来独立建制,成为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正县级事业单位。目前,全国各省区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独立的省级艺术研究院所共31家。除4个直辖市和青海、西藏、 海南外,24个省区设有地市级艺术研究机构。其中安徽、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山西、 河北7个省的地市级艺术研究机构在10家以上。
  以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为代表的早期艺术研究工作为省级艺术研究院所提供了学术积累和资源积累。"集成"被誉为"文化长城",全书共298卷,4.5亿字,在实践中造就了一批专家,为各地文化系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多数艺术研究院所参与了"集成"编纂工作,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素材和资料,部分院所还保存了不少未入选省卷本的资料。目前,一些院所已开始对未入选资料进行扫描或电子文本转化,部分院所也在着手建设不同类型的数据库。
  寻求拓展,突破困境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马云华表示,当前大多数艺术研究院所面临定位模糊、人才缺乏、经费不足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艺术基金,通过科研课题等加强与高校合作,搭建新的平台;同时加强院内学术期刊的创编工作。"现今,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已进入'艺术科研、艺术创作、 艺术管理'三轨并行的状态。"他说。
  随着文化工作需求的不断扩展,许多省级艺术科研院所也在主动调适,积极拓展艺术研究内容,同时逐渐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领域研究。
  然而,省级艺术研究院所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各院所普遍存在编制有限,科研人员少,低于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的科研队伍人数,而且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此外,各地研究院所的人员力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且院所中专业门类发展不均衡,从事戏剧、音乐研究的人员较多,其他门类明显偏少;中青年研究人员不足,没有形成队伍梯次。
  面对这种状况,一些院所积极探索,针对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需要,鼓励扶持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进修,提高科研人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或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关键岗位的专业人才;或结合单位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 采取特聘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从院外聘请一批兼职研究人员,充实和加强科研力量。
  同时,省级文化艺术研究院所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仅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立项1个;全国艺术学项目立项总数为753个,而各省级文化艺术研究院所立项共49个,占6.5%,研究领域主要为基础研究,且戏曲类研究项目占一半以上。
  建立联盟,协同创新
  日前,"合作与交流——全国艺术研究院(所)长高端论坛"在吉林长春召开。东道主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的联系,交流彼此的成功经验,达到互通有无、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助力省级艺术研究院所的精准定位与协同发展。 与会的各省艺术研究院所长联合签署了成立"全国艺术研究院(所)联盟"意向书 , 旨在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艺术研究院所的影响力。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表示:"希望通过联盟的建立, 使地方艺术院所在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卢川对记者表示, 各艺术研究院所之间也要积极寻找项目合作,特别是在临近省份或者有共同文化艺术元素的省份间加强合作与交流。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省级艺术研究院所的科技基础仍较为薄弱,面对信息化为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快速反应,推进文化资源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在记录、研究、存储、传播等各个环节,与科技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协同创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战略决策,2016年,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启动了"文化艺术智库体系建设工程",全国省级艺术研究院所构成该工程的地方层面。 智库体系建设为院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其加速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各省级艺术研究院所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拓展, 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展开应用型、对策性研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级艺术研究院所要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宏观研究、综合研究、战略研究能力,能够换位思考,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开展研究,为政府文化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和参考意见。
  随着信息资源意识的加强,近年来,各院所艺术资料管理、利用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半数以上的院所设立了诸如信息资料中心、艺术档案中心、档案室等专门机构,负责艺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内蒙古艺术档案馆是全国第一家文化艺术专业档案馆 , 原艺术研究所和艺术档案馆合并后改为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在原有艺术资料整理归档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档升级,启动长调、呼麦、马头琴等专业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自治区内艺术档案数据总库,并对全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给予业务指导和具体帮助。在他们的带动下,目前,内蒙古自治区95%以上的文化艺术单位建立了档案室, 形成较为完备的自治区级、盟市级、旗县级三级文化艺术档案网络。

                          2017-06-2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