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飞速发展, 中美电影合作早已常态化。 随着合作的加深,中国电影人愈发意识到,除了技术、资金方面的合作,好莱坞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和工业体系、工匠精神,更是中国电影需要借鉴、学习的。在“陈可辛对话《银河护卫队》导演”、“2017《好莱坞工匠》中美影视分享会”等主题活动上,中美电影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如火如荼。
借由情感共鸣做世界电影 陈可辛自称“老司机”
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容易卖座,特别是很多超级英雄电影,并不存在文化差异带来的沟壑。《银河护卫队2》导演詹姆斯·古恩表示, 科幻片是一种能够轻易跨越文化差异的电影,但不管是哪种电影,故事一定都要是真实的, 而衡量标准之一是情感的可信。他把《银河护卫队2》当成自传来拍,主角就是一个和他一样孤独的人,而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这样觉得孤独、迷失、被遗忘的人。陈可辛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补充道,生产电影一定要把观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看市场的需要,虽然这看起来是很商业化的考虑,但如果观众对你的电影没有反应,这部电影就不能算成功。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是非常完善的,每一个环节分工分明。也有很多好莱坞电影人选择做多面手,制片、监制、导演、编剧,不同或同一个项目中游刃有余地进行身份转变。陈可辛坦言,这种身兼数职并不令人愉快,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在这个行业里混得比较久,可以叫‘老司机’。为什么要身兼数职?因为我在意我的电影,不想谁都能来我的帐篷里面撒尿。”他坦言这样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希望能用更大的话语权,“让电影得以和真正爱你电影的人面对面。”
向好莱坞学敬业精神
好电影要接地气
“2017 《好莱坞工匠》 中美影视分享会” 聚焦了 “工匠精神”这一议题, 众嘉宾就 “电影人的工匠精神”、“奥斯卡评奖机制”、“好莱坞电影产业化”、“中美影视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今年4月底问世的《好莱坞工匠》是历经两年时间筹划的一档好莱坞电影幕后大师的深度访谈节目,曾4度担任奥斯卡主席的希德·甘尼斯列举了该节目的受访者中, 美国道具师是如何兢兢业业, 密切配合各电影制作部门,协助呈现出最好的画面效果的。新作《封神》将与好莱坞电影人进行合作的导演乌尔善直言:“工匠精神是精英者的自谦,中国缺少的不是工匠而是敬业精神,这是中国影人应该向好莱坞学习的。”
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和中国电影的导演中心制到底哪个更为合理?在场嘉宾均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深究的问题。正如《极限特工》乔·罗斯所说:“一部好的电影,必然先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够打动人才是电影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导演宁浩也表示,影响力才是王道,“管理驱动还是创作驱动要考虑的是电影的体量,无论谁主导,最终都是要对电影负责,要产出好的接地气的作品。”
2017-06-21
(新闻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