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于9月5日圆满落幕, 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扬帆起航。 经济、政治、人文“三轮驱动”的新格局,为这一国际合作机制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将进一步增进金砖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为其他各领域的合作夯实民意基础。
“金砖国家文化节”在厦门启动之际,“金砖五国电影周”也在欧盟首都布鲁塞尔拉开了帷幕。记者从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获悉,“金砖五国电影周”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主办,联合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四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于9月5日至9日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连续展映来自5个国家的10部优秀影片。
9月4日举行的电影周开幕式放映了金砖五国的6部特色短片, 包括介绍中国茶艺的纪录片《中国标志》,反映残疾人探险的巴西纪录片《河流与沙漠的镜鉴》,展现感人故事的俄罗斯动画短片《灰影》《线路》,记录印度从也门撤侨的纪录片《拉哈特行动》,以及表现坚强面对逆境的南非短片《自行车男人》。
电影周期间,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每晚向公众展映两部金砖国家的长片, 影片均由各使馆选送。其中,中国选送的是《我们诞生在中国》及《咱们结婚吧》,反映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如万花筒一般折射出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的发展现状。 印度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灵魂奔跑者》, 巴西的《小丑漫游记》《欣古河》,俄罗斯的《打垮敌人》《崇拜者》,以及南非的《卡路仕》《阿扬达》,也都是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影片。
据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介绍,中国驻比使馆提出举办电影周活动的提议后,很快得到其他金砖四国的一致响应。“金砖国家之间重要的一项交流是人文交流。五国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电影也是五国的拳头产业之一,在世界上很有名声。我们想,如果组织一个电影节,来体现这些国家历史、地理、人文,并邀请在布鲁塞尔的欧洲人和五国在欧洲的民众共同参与,这对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非常有意义。”
通过电影展映这种方式,“金砖五国电影周”架起了金砖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彰显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窗口、桥梁和平台作用,并为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赢得了多国外交使节的赞誉。
俄罗斯驻比利时大使托克维宁说,金砖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合作机制。此次,金砖五国驻比利时的大使馆联合起来, 将多元文化汇集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诠释了不同文化如何求同存异、共同绽放。“人们说,我们五个国家太不同,但我们相信,在这个多样性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化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对话和人民的相互了解,是通向明天的最好途径。”
巴西驻比利时大使格雷罗高度赞扬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和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为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南非驻比利时大使桑曲说:“感谢中国大使馆及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借电影周活动将五国大使馆凝聚在一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深度互动和丰富体验,展现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巨大潜力。”印度驻比利时大使馆代办阿罗拉表示,文化是深化国家交往的重要方面,将极大地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理解。
正如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谢金英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所说,今年各方将推动金砖国家迈入大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新阶段。近年来,金砖国家在多边和双边层面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特点突出:其一,金砖国家有基本价值认同。开放、包容、平等、合作、共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金砖国家展现的文化和价值共识,这种内在联系为金砖国家携手谋求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二,金砖国家一致认同文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认为文化交流合作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为彼此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安全的社会,在全球范围树立一个平等而富有创造性的伙伴关系。这也正契合厦门会晤“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主题。其三,在五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各界积极推动下,金砖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增进金砖国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友谊,夯实民意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砖五国电影周”可谓推进大文化领域务实合作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还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效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据了解,目前,中国已在俄罗斯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并正在与其他金砖国家就互建文化中心进行政府间商谈。
2017-09-13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