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化交流>>
  交流动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三地携手采风创作
京津冀百名音乐家走进塞罕坝

 
   
  

  9月21日至23日, 由本市30余位词曲作者组成的天津市音协采风团深入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塞罕坝,与北京和河北省的音乐家共同参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京津冀百名音乐家塞罕坝采风创作活动。
  曾经的塞罕坝是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 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营造起了百万亩林海,铸就了 “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创造了“沙地变林海,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如今的塞罕坝已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森林浩瀚,花香鸟鸣。
  在为期四天的采风活动中,音乐家们先后参观了塞罕坝纪念馆,并深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业现场进行了参观学习和野外调查。音乐家们还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实地感受塞罕坝英雄集体的工作生活情况。
  天津市音协歌曲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评论家、词曲作家郭兆胜说,音乐和舞蹈都是特别直接的艺术表现传播形式,音乐在传播正能量方面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歌曲的灵魂是情, 创作者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有真情实感,这次到塞罕坝采风,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塞罕坝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非常受感动。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秘书长、词作家付连波说,塞罕坝之行,我的感触是既震惊又崇敬,震惊在于塞罕坝的壮美,崇敬的是三代造林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我们带来这片涵养水源、维护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森林。作为音乐工作者,一定要用文艺的形式弘扬这种伟大的事业,用文艺的形式,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塞罕坝的伟大成就。天津音乐文学学会理事、词作家王和平参观完塞罕坝博物馆后,极有感触,灵感涌现。他以极快的速度在采风现场创作出一首词《给子孙留一片绿茵》。歌词月报音乐主编刘茂来当即决定为这首词写曲。
  据悉,采风活动结束后,京津冀三地音乐家将通力合作,创作一系列作品歌颂塞罕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09-2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