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17日,“盛京与清朝兴衰”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本次会议由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 来自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清东陵、清永陵、沈阳市考古研究所、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在开幕致辞中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沈阳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步,并重点强调了“盛京与清朝兴衰”研究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 作为清朝改元建国后的第一个都城, 盛京的兴起、繁荣乃至巨变,可谓清朝兴衰的历史缩影。清入关前,经历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两代帝王的精心建设,沈阳宫殿巍峨、官署完备,王府井然、坛庙齐全,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国都,城名也被清太宗皇太极改为“天眷盛京”。清入关后,盛京被尊为陪都,一直受到清朝政府的重视,并在此设立盛京将军、盛京内务府以及户、礼、兵、刑、工等五部衙门;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逐渐衰落,盛京也在列强的枪炮下,失去了昔日繁华。今天,我们在此找寻清朝兴衰留下的历史印记,探索清朝政治得失以及盛京文化,不仅可以发现并解决清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也可以从清朝兴衰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或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应邀参加会议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研究员、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赵令志教授、 沈阳建筑大学陈伯超教授围绕“盛京与清朝兴衰”主题, 分别从不同学术视角做大会发言。其余与会专家围绕清朝崛起与盛京城建设、盛京皇宫、盛京地区的独特文化习俗、文化遗存等议题展开研讨,各自阐释了鲜明的观点和成果。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表示:深化清前史尤其是“盛京与清朝兴衰”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沈阳故宫的建筑、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对探索历史规律、进而以史为鉴,具有重要意义。沈阳故宫博物院将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的深刻阐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如既往地坚持“特色立院、人才兴院、学术强院”的办院方针,扎实推进清前史研究中心的建设,不断拓展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7-12-04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