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和上海科技馆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24家国际科普场馆和机构,以及74家国内科普场馆和机构、15家科普企业的近200位业界同仁齐聚中国科学技术馆,共襄盛举。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东红主持。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科技政策与能力建设处代表约斯兰·努尔博士,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博士,国土资源部国际科技合作司司长高平,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广生等领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大使馆官员,中国科协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大会指导单位,相关学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大会合作及赞助单位、在京媒体、部分科普企业界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天津自然博物馆黄克力馆长出席会议,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的主题,作了题为《浅析天津自然博物馆展览及科普活动开发现状》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天津自然博物馆在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立足馆藏资源,加强馆际合作,不断推陈出新,始终秉承以观众为本、文化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打造精品陈列与精品科普教育活动的宝贵经验。
研讨会期间,天津自然博物馆参加了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共享资源展,展出了包括骆驼、盘羊在内的动物标本及模型,植物标本、 矿物标本30余件。 借助本届研讨会这一平台, 以特色馆藏的展出, 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实施,吸引了国内外多家场馆的参会嘉宾欣赏交流。
会议期间, 为彰显合作共识、 固化研讨成果、 扩大会议影响, 与会代表在广泛交流与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共同拟定并通过了未来合作与发展的愿景——《北京宣言》, 旨在通过共商合作、 共建平台 、 共享成果,为“一带一路”沿线科学类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带一路”是一条由中国提出、惠及世界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天津自然博物馆始终坚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契机为助力,坚持馆际交流合作, 不断提升科普教育与社会文化服务水平,与沿线国家科普场馆、机构、 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结伴而行,携手绘制科学传播、科学普及、场馆建设发展的新画卷。
2017-12-06
(新闻来源:天津自然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