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华经典资源库”四期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教材局、民族教育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负责同志,参与资源库制作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等近300人参加了发布会。
“中华经典资源库”四期项目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在前三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深耕文学、史学、哲学领域,以“先秦诸子”专题为统领,重点介绍和展示了《管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9部先秦诸子典籍, 还以双语形式呈现了突出体现蒙古族《蒙古秘史》、藏族《格萨尔王传》、维吾尔族《维吾尔木卡姆》等3部传世佳作, 同时,还专门制作了传统吟诵篇和书法篇。
与一期项目以经典诗文为主,二期、三期项目以中华文化源头性质的典籍为主不同,四期项目主要是子部典籍,内容更侧重于中华民族先贤的伦理价值规范、哲学思辨意识和科学探索成果,呈现更为立体多元的传统文化精髓,引领大家认识和了解古人在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法学、科学、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四期项目通过诵读、书写、讲解三种形式,结合丰富的图文、音频和视频,综合运用多种影视艺术手段,创作出兼具知识传播性和艺术欣赏性的影像精品,全部视频资源共计56集、约1700分钟。
发布会上,资源库诵读专家、播音朗诵艺术家方明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对资源库的部分内容作了精彩演绎。资源库讲解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山教授为现场师生作了“经典的现代意义”专题讲座,并同步网络直播。
为实现项目社会公益最大化,已经完成的资源库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免费向基层语言文字工作系统和学校赠送,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放,还在教育部官网、人教网、中国教育在线和国内一些公益性网站上线,并通过“微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供海内外中华文化爱好者、学习者免费观看学习。
2013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展现、阐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视频资源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实施的重大项目。旨在从思想、情感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展现经典的独特魅力,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引领大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经典,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项目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具体承担,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参与制作, 联合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等近10家高校和部门,组织包括古代文学 、 哲学 、 诵读和书法等方面4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参与建设工作。 2014年发布了一期项目成果 , 选取和制作完成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中百篇大众熟知 、 文质兼美的古诗文以及少数民族经典篇目 。 2016年发布了二期 、 三期项目成果, 先后以“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汉字与中国文化”两个专题为引领, 制作完成了围绕《论语》《孟子》《诗经》《史记》 《说文解字》等二十一部经典、十八篇反映民族和地方特色的经典佳作以及传统吟诵、书法和军事文化等专题的视音频资源。
项目成果一经面世, 以其权威性、丰富性、 科学性和公益性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同时赢得广大师生、家长、朗诵爱好者等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
2017-12-08
(新闻来源: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