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关注华夏文明 建设中华乐舞
              首届中华民族舞蹈创作发展论坛将在津举行

              

 

  近年来,“荷花奖”、“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舞蹈赛事活动中一批批新品佳作涌现出来。但比起芭蕾舞、现代舞,有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情况却不甚理想。为此,由著名舞蹈家刘金吾、著名艺术史学者刘恒岳发起的“首届中华民族舞蹈创作发展论坛”将在天津召开。论坛将总结半个多世纪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成功经验,回顾梳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道路,按照少数民族舞蹈特有的规律,力争提出一套少数民族舞蹈的编导理论和编舞技法,推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新作品的创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孕育了丰富的舞蹈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对全人类文化的贡献。在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过程中, 产生过许多舞蹈精品, 如蒙古族的《鄂尔多斯》、 黎族的《三月三》、 维族的《摘葡萄》、 藏族的《洗衣歌》、 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等。作品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深刻地反映了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极为可贵的是,这些舞台艺术作品更加突出和强化了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特征。舞蹈中创新的舞蹈步伐、舞姿、动作等为该民族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成为了该民族舞蹈的一部分, 丰富了该民族的舞蹈艺术宝库, 并在该民族和全国广大群众中流传。但是,有的作品动作虽然花样百出,但整个舞蹈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把孔雀舞变成了“肚皮舞”、傣族舞变成了佤族舞……既脱离了民族的生活、失去了民族的特征,又有违民族的审美习惯。
  论坛期间将由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主持召开全国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分析研讨会,一批长期深入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舞蹈有较深入研究的老一辈舞蹈家将出席论坛,对他们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并吸收一些中青年编导的新鲜经验,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编导理论及编舞技法的发展,探讨如何繁荣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
  为配合即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天津市学校文艺展演,市教委、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将邀请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跃等为我市广大音乐教师、舞蹈编导在华夏未来国际会议厅举办民族舞蹈发展讲座。与此同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华夏未来艺术基金会、天津歌舞剧院、天津市艺术史专业委员会、天津发展舞蹈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还将举办“中华民族舞蹈发展图片展”、“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经典作品鉴赏会”、“青年舞蹈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

                            2008.02.04
                         (新闻来源:天津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