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海津讲坛系列讲座——天津记忆系列讲座第120讲开讲
 



更多图片>>
 

  由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主讲的“运河与天津”于昨天上午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开讲。这是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120讲。
  陈克,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原党委书记。1982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对天津地方史研究有较高造诣。曾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著有《心向往集》等。近年致力于大运河文化研究,多次全程考察运河沿线。
  本次讲座陈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在退休后沿运河路线行走的足迹,所到之处他定会参观博物馆,陈老师认为若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则是最好的选择。经过与当地馆领导的学术交流,陈老师感到天津的运河文化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主要的运河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天津的河段长174公里。 京杭大运河并非大众所想的一马平川,中间有的河段落差高达几十米,河道的畅通仍需要人工来完成。
  简单介绍完大运河的整体概况后,陈老师分了几个方面分别介绍大运河。首先是运河整体河床的走向和管理问题。陈老师以图片的形式带领大家参观了一遍京杭大运河,其中包括通惠河、北运河、景县运河(引黄济津)、故城运河、德州运河、临清运河、聊城古运河(江南水乡)、济宁运河、台儿庄古运河、扬州运河以及京杭运河的终点杭州拱宸桥。天津运河段包括扬州八孔桥、北运河、杨柳青运河和马场减河等。一张张照片的呈现仿佛将读者带入陈老师的运河旅途,身临其境的体验和陈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无不将读者深深的吸引,全神贯注地追随着陈老师的思路。历史上,运河的修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粮食的运输,因为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没有了粮食的保障就没有了军队的后备力量,因此,运河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早在明代,大明朝就设立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共同管理运河工作。其次陈老师介绍了运河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沿运河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拥有热闹的街市,比如锅市街。此外,运河沿岸塔的建立也是运河运行的标志。在中国任何的文化都会有对神灵的敬仰,运河文化也不例外。运河的保护神是金龙四大王,每年运河四周的百姓对于它的祭祀是必不可少的。运河的兴起同样也带动餐饮文化的传播。徐州的啥汤、淮扬菜等都与运河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后陈老师讲到,运河文化是与长城并存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尤其天津的运河更是令许多城市羡慕的历史遗迹,保护天津运河文化的责任尤为重大。
  讲座最后,很多读者向陈老师请教相关问题,陈老师耐心的一一解答,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读者们各抒己见,陈老师也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上午11点30分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2011.06.26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