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9时, 由天津图书馆、天津社联、《天津中老年时报》、《津门曲坛》、《天津广播电视报》共同举办的海津讲坛系列讲座第124讲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相声名家黄铁良主讲。
黄铁良,原名黄德义,1950年拜侯宝林为师,1951年参加北京市曲艺工作团,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后参加天津和平区相声队,现在众友相声团。他表演相声的特点:台风严谨,张弛有度,热情洒脱,功底扎实,与搭档配合默契,台上反应机敏,与观众交流自然,以静待动,充满活力,人称阳光男孩。
本次讲座黄老师主要讲述了自己与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渊源。黄老师是侯宝林大师的弟子,13岁起从艺,对于相声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拜侯老师为师后,每天苦练基本功,细心听取师傅的谆谆教诲,逐字逐句融入到内心深处。
对于天津这座城市,黄老师并不陌生。天津是曲艺之乡,自己的师傅也是天津人,1952年到1956年期间,黄老师曾多次来到天津在劝业场大观园演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7年,师傅侯宝林将黄铁良老师送到天津,目的是让黄老师经历风雨,开阔眼界。初到天津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黄老师从没有畏惧, 将自己遇到的挫折当作今后前进的动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得到了更多的演出经验, 受用终生。
侯宝林大师对于黄老师可谓关爱有加,在生活中总是把自己最好的留给他,在黄老师的心里,师傅犹如慈父一般,每每回想起来黄老师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黄老师还讲到,相声前辈们对于艺术的执着是非常值得后辈们学习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段子,他们也要逐字逐句的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黄老师看在眼里铭记在心,他秉承着师傅的教诲,用严谨的教学作风教授着自己的徒弟们,让他们在学会说相声的同时继承并发扬前辈们对于相声的敬业精神。
讲座最后,黄老师的徒弟们表演了经典名段《说地图》、《快板同仁堂》等,黄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到,模仿终究是模仿,要把他人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相声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最终的目的。
讲座结束后,读者们都争先恐后地请黄老师签名留念,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各位读者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2011.07.24
(新闻来源:天津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