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1年,文化建设精彩纷呈,一个又一个的文化节日闪亮登场,一座又一座标志性建筑伫立在我们身边,接连不断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享受无穷……弘扬时代主旋律是这些文化活动所蕴藏的内核,亲民惠民为民是这些文化活动的亮点,既蕴藉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活力,也昭示着普通群众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文化强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文艺创作演出实现新突破。创作排演了话剧《铁肩担道》、大型交响音乐剧《红星照耀中国》等一批新剧目,京剧《香莲案》、《无旨钦差》歌剧《原野》、杂技《倒立技巧》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全年局属院团共演出2845场,下乡进校园演出300多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 文化中心项目取得新进展, 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开始布展。天津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料和数字化资源的加工储备, 提升了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 天津大剧院开幕演出季已签约。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天津图书馆海河教育园区馆对外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村文化室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天津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分馆达到300多家,“千村百站”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培训3890人。全年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4.7万场,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文化杯”全国梁斌小说评奖活动和第三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杨柳青木版年画、塘沽版画、北辰现代民间绘画等9个项目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产业发展和呈现新亮点。2011中国(天津)演艺产业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现场成交额2.3亿元,协议成交额近5亿元。 全国首个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正式开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建设完工,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开工建设,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等一批动漫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 全市电影票房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0%。20家文化企业被评选为第二批天津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通过国家验收,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82处,新发现1153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荣获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展陈精品奖。举办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七大图片展》等一批特色展览,进机关、社区、部队巡展20余场,全年接待观众410余万人次。5个项目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72人被命名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家项目保护单位被命名为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
对外文化交流展现新风采。 全年引进涉外文化交流项目98项、1855人次, 办理出国及赴港澳台文化交流52项、423人次。天津京剧院赴欧洲30多个城市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商演,成功举办了“澳门活动周”、“给力天津——韩国周”和《最后的巨人》等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引进了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莫斯科爱乐乐团等大型演出,活跃了演出市场。
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天津北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市北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成立了天津市曲艺有限公司,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发展活力。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两人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0人获“优秀青年人才贡献奖”。实施“百名人才引进工程”,引进15名优秀青年人才。
2012.02.03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