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津大剧院精彩亮相后,备受关注的天津文化中心三大场馆“博美图”(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也将于本月和市民见面。天津文化中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其服务和接待水平达到了 “五星级”标准。
创新一: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门的文化场馆管理行政机构。市政府设立天津市文化中心管理委员会,天津市文化中心管理办公室作为管委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属地河西区政府作为天津文化中心城市管理的责任主体,成立由区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河西区管控中心,负责依法组织实施天津文化中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城市管理工作。
创新二:实行社会化用工新模式。按照以往,各文化场馆应增加事业编制至2000名左右,市委、市政府只为图书馆增加11名事业编制,为美术馆增加了10名编制,定向用于面向全国招聘高层次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批准图书馆260名,博物馆美术馆80名的社会化用工名额。
创新三: 实施集团化管理。 天津图书馆的三个馆区(包括文化中心馆区、复康路馆区、海河教育园区馆区)实行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天津博物馆、美术馆也由一套班子管理。天津图书馆通过集团化管理模式,把三个不同地域的图书馆统一管理。
创新四:实行标准化服务、推行全员考核。 按照“五星级”服务标准,引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全面提升各场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各文化场馆分别制定了岗位服务标准和监督考核办法,公共区域服务人员实行“五星级”服务规范。
创新五:运营机制创新:引进具有国际市场运作能力的文化公司参与到文化中心的运营中。将天津大剧院三座剧场等交由北京驱动文化公司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天津大剧院管理团队及员工队伍, 由北京驱动自行选定及配置。 北京驱动公司保证天津大剧院每年演出各类剧节目300场以上,其中国内外一流艺术院团演出占30%;省市级院团演出占40%,其他院团演出占30%。同时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公益性演出任务,实行低票价,本地艺术团演出给予优惠。
2012.05.08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