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天津图书馆获悉, 由天津图书馆承担的“中华字库”工程——“明清图书用字搜集与整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天津图书馆是在“中华字库”工程中唯一一家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公共图书馆。
为满足文字及其他书面符号在计算机上的表示、传输、存储等种种要求, 需要对文字和符号予以编码,并用符号的位序将它们组织为一个字符集。这一编码字符集,俗称“字库”。我国现有的字库只收入了7万多字,除了遗漏的许多现代汉字外, 古汉字和许多少数民族文字也没被纳入进来。随着电脑应用的日渐广泛,现有的字库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华字库” 就是一个收纳了中国古今的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形体的庞大编码字符集。 这项工程是引领中华文化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先导性、奠基性工程,是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 天津图书馆已完成“中华字库”第一阶段研发成果——《明清图书遴选目录》,共计35366条。天津图书馆之所以能够独立承担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的关键部分,一是因为天津图书馆收藏有足够数量且类型齐全的原本明清图书和各种大型明清古籍影印丛书。 现馆藏历代原版古籍高达54万册,逐步形成了以明清时期刊印的地方志、 小说、宝卷、文集等为特色的藏书体系。其二,是天津图书馆曾参与过多项大型古籍整理项目,有实施大批量古籍图像制作工程的经验与组织能力。 三是天津图书馆具有一个熟悉版本目录、图书馆业务和信息处理的专业团队。
2012.05.1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