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17年度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平台理事会暨会员大会在杭州召开。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巡视员、副司长罗静,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以及平台理事会单位、会员单位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文物保护装备是文物博物馆事业与科技、产业融合的产物。在工信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共同推动下,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有效配合、支撑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考古发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
罗静在讲话中分析了新时代文物保护装备产业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应以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与文博事业的高度融合,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完善专业化的产品体系,增强中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促进文物保护装备制造服务升级,提高装备应用水平,打造世界领先的特色产业。
罗俊杰指出,今后要加强顶层设计,协力做好规划;夯实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产业集聚,鼓励企业转型;加快标准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提升国际影响。
大会听取了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秘书处秘书长欧阳劲松作的2017年度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平台理事会会议决议。 在产需对接报告会环节,9场报告围绕文物保护装备需求、装备标准应用、文物保护装备及产业化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和对话。
在12月5日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上,理事会根据 《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协同工作平台章程》相关规定,审议批准增补浙江大学为平台理事单位;批准吸收荆州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上海馥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为平台会员。
本次会议由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保护传承专用装备产业技术联盟共同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