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张立昌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拓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途径。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把“八荣八耻”作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既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时代、阶级和民族特征的不同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继承人类道德文明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更高道德追求。这一追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着眼引导社会风尚,着眼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呈现出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道德实践格局。当前,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的行为,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正是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着眼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而作出的战略思考。这一荣辱观,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划清了荣耻界限,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因而也成为全国人民普遍拥护、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天津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牢牢抓住这一根本,就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有效地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带动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从教育入手,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不是自然形成的,首先要靠教育。近几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上到下、从党内到党外,带领各级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上述教育活动是一脉相承的,是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提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发挥重要作用。把追求“八荣”、反对“八耻”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变成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促使人们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觉抵御伪科学和愚昧迷信。这些年,天津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总结和推广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百万公民素质培训计划”,舍得在公民劳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上下本钱,形成了覆盖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公民素质教育网络。现在,全市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企业充实的技术工人94%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5年以上稳定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对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