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 继位,激烈而残酷的夺帝之争告一段落 。郎世宁于雍正元年作《聚瑞图》(图),既颂扬了雍正帝初承大统的祥瑞征兆,又赞美了这位新皇帝如并蒂莲花一样的美德。雍正二年作《嵩献英芝图》(图)。此图所绘物象皆极具象征意义,对雍正帝及其无上权威和励精图治进行了由衷的赞美。凭借此画,郎世宁不仅巩固了雍正帝对他的信任和对他画艺的赞赏,也为他进一步发挥才艺创造了机会。同年,雍正帝决定扩建皇家园林圆明园,命郎世宁在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
雍正帝驾崩后,皇位由皇四子弘历继承。郎世宁画《平安春信图》(图),不仅反映了雍正帝和乾隆帝之间皇位交接的顺利和美好,而且从图上乾隆御题看,郎世宁及其绘画都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赞赏。尤其是他所绘制的一系列以乾隆帝为主的巨幅纪实画,更是获得了这位皇帝对他的器重和诸多嘉奖。
在郎世宁的花鸟走兽画中,他画的最多的是马的题材。动物中的骏马,除去能体现迅速快捷之外,还常被视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及意识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郎世宁作品中大量的画马题材(除去描绘进贡的骏马以外)是为了迎合皇帝的需要,由此说明社会上的各种人才,由于生逢太平盛世为明君所赏识和重用。那么,这些画幅就不仅仅是单纯表现马的形象,而其中就明显地带有歌功颂德的用意(图:《百骏图》、《十骏图》、《八骏图》)。
四、结论
郎世宁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人物肖像画和动物画方面。他作人物肖像画,包括纪实画中的人物(图:《孝贤纯皇后像》、《弘历雪景行乐图》、《亲蚕图》),都保留了造型准确并富有立体感的特点,同时在画面采光上一律均取正面光照,避免了中国人忌讳的“阴阳脸”现象,使人物面部五官清晰明了。这是郎世宁来到中国后在欧洲画法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写真技法的新创造。在动物画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画传统的新颖方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画法注重于表现动物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尤其他的画马与中国画史上众多画马能手的以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完全不同,笔下马的形象也与中国画家的画马作品迥然有别。在二百多年前的宫廷里,这种别开生面的画法,自然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并由此影响到了一部分中国宫廷画家的画风。
郎世宁通过上述对欧洲画法因地制宜的成功改造,不仅确立了他在宫廷画家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宫廷绘画风格中的主导地位,而且使以邹一桂为代表的中国画家改变了对他及其所传入的欧洲画风的看法,而不得不承认:“未有形不似而反传其神者。”这是中国人近代审美意识的转变,其意义不可低估。中国绘画虽不因郎世宁而改变其整体的发展格局,但他对中国画的发展前景和中国油画的形成的影响,却是功不可没的。我们今天考察郎世宁现象形成于清代宫廷绘画的历史、社会因素尤其是郎是宁的个人因素,既为了强调和彰显郎世宁对中国宫廷艺术的深刻影响及其为中国和欧洲之间文化艺术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也为了有益于中国画的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互相借鉴和交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