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
|
|
|
|
 |
|
|
文博见闻 |
|
|
|
|
中国汉画学展开多学科研究 |
|
|
|
|
由中国汉画学会以及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于近日在南阳师范学院举行。100余名学者从宗教学、社会学、艺术学等角度对汉画进行了探讨、争鸣。
有学者认为,汉画中的西王母图式是以长生、成仙、赐子、得福等内容为依托,用宗教的、文化的和隐寓的方式来表达汉代人对生命的渴望。还有的学者指出汉代石阙、石阙构件上的“四灵”(龙、虎、玄武、凤)图像具有明显的方位象征意义,川西地区画像砖上的图像深受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
艺术学方面,学者研究了汉画玉璧与天门的关系,指出其天国门户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也是汉画对玉璧情有独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汉画中的舞乐百戏有两种愉悦功能类型,即娱神和娱人,其表现方式为寓乐于技(高超的技艺)、寓乐于美(优美的形象)、寓乐于神(悠深的神韵)。
有的学者论述了摇钱树造型具有总体构思采用写实和象征手法相结合、艺术表现方法吸收各种汉画技法、多种技法组合的艺术风格。
对南阳汉画的讨论是大会的热点之一。有学者对学界关于汉画螺女神话产生的时间、原型的传统观点进行了厘正,认为螺女神话诞生于东汉时期的南阳地区,其原型在于远古时期成熟少女奔波寻求配偶的婚俗、汉代人尊崇女性的观念和传统农耕社会下男子的性渴盼和性幻觉。
年会上,一部分学者对各个区域的汉画像进行了考古层面的研究,同时还就如何合理保护汉画进行了讨论。有学者分析了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周围的地理地质环境、人文环境,建议人为改变周围生态建筑以调节适合的温度湿度、建立海宁汉画博物馆和进行计算机虚拟展示,并就汉画像石的建档保护问题谈了汉画的拓印技巧。
关于汉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景,有学者指出,汉画研究的开拓与进步,必须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汉画像研究方法有金石学方法、考古学方法、文化学方法、艺术学方法等四种,强调图像学与符号学的新方法对揭示汉画像的文化内涵与汉画像所表现的美学观念有指导作用 。学者认为,以往的汉画研究局限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范围内 ,今后应注重社会学、人类学等角度的研究。
本届年会学者提交的学术论文,已结集为《汉画研究——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06-11-29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