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
|
|
|
|
 |
|
|
文博见闻 |
|
|
|
|
上海博物馆举行“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
|
|
|
12月5—7日,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博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60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 ,他们都是在这个尖端领域中最尖端的学术带头人 ,包括伦敦大学的尼古拉·威廉姆斯教授、耶鲁大学的韩森教授、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蒂埃里教授等。
丝路古国钱币主要是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制作使用过的各类用于贸易流通的货币总称,这些珍贵的钱币文物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为文化方面的交流承载着信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世界上能集中展示此类丝路钱币的单位主要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博物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3次得到杜维善和谭端言伉俪慷慨捐赠丝绸之路古代国家钱币2000余枚 ,其流通地域广阔 、时代跨度极大 。目前国内仅上博拥有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种类丰富、艺术性强、主题明确的丝路钱币收藏。日前,上海博物馆完成了对“杜维善、谭端言旧藏丝路古币专室”陈列的全新改建,展示丝路钱币文物近千件,其中有许多珍贵的钱币陈列,“成吉思汗金币”更是世所罕见。
研讨会的主旨是为学者们提供交流对话的平台,促进学术的交流与进步;同时增进对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以及历史、物质文化内涵的了解与研究。会议收到论文近40篇,讨论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丝路钱币研究和丝路历史文化交流方面。
研讨会除大会发言外,还进行了一次分组讨论和一次大会讨论,在有关丝路钱币考古新发现、丝路钱币研究、丝路钱币历史文化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不少学术成果,如相当部分新资料的披露、钱币与度量衡的关系、丝路钱币历史时代的谱系、铸币与仿铸币的关系以及仿铸的时间与地点、丝路钱币对中国史研究新课题和新思路的启发等。还有一些学者对上海博物馆“杜维善、谭端言旧藏丝路古币专室”的陈列与展示提出了学术上的建议和意见。
上海博物馆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作为丝绸之路古国货币研究的新开端,继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护好、陈列好、研究好以杜维善先生所捐钱币为主的这批丝路货币,为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6-12-22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