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珍贵诰命当家谱收藏 八旬老人捐国家图书馆

 

  “捐给国家,心里痛快。”80岁的肖兰华老人快人快语。就在12月8日,肖大娘将家中祖传近600年的《明正统三年赵氏诰命》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图书馆。
  平日里爽朗、爱说爱笑的肖大娘,在国图的捐赠仪式上却表现得有些拘谨,现场只说了一句话。昨天(10日)记者在房山区良乡镇肖大妈的家里时,她不好意思地透露,“当时一打开,我就觉得臊得慌,对不住大伙儿,没能保存好。”其实她心里还有好些话想说,尤其是先夫赵廷宽2004年临终前的叮嘱,“你一天比一天岁数大了,把这个想着,以后交给国家。” 肖大娘就一直想着。
  肖大娘介绍,这件珍贵的诰命一直被当作家谱收藏,八个子女之前都不知情,她自己也是1977年搬家时才第一次看到。当时一打开,好多黄色的丝絮就飞起来,因为20世纪30年代当地发水灾时浸湿,诰书上好些字迹模糊,好在上面红色的印鉴还很清晰。肖大娘从此再也不敢轻易打开卷轴,“我大儿子50多岁了都没看到过,我也一直没告诉子女。拿出来谁都瞧,那字儿更没有了。”肖大娘笑着解释。
  直到今年10月,房山区政协组织编写地方史料,研究人员来到肖大娘家里调查,肖大娘才将这件古董“家谱”从箱底请出来。 研究人员立刻认定这不是家谱,建议拿去国家图书馆鉴定。 国图的专家经仔细鉴定认定此物极具研究价值,提出收购。早有捐赠之意的肖大娘立刻表示:“传家宝不能卖,国家有用就捐给国家。”难能可贵的是,家中子女也全力支持此项义举。
  “从没落后过。”1953年7月1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肖大娘,说起自己入党后这五十多年颇为自豪。从最早的拥军优属模范,到曾连续6年获得优秀党员的称号,肖大娘尽管识字不多,但一直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因为搬迁,肖大娘现在还住在出租的房子里,屋里的家具都是屋主附送的,生活也主要依靠儿女供养。她却显得格外满足,言谈过程中不时发出朗朗笑声。

                                       2009-12-12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