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市文物部门获悉: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近5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165处作为“重要新发现”,我市的海河防潮闸、顺直水利委员会旧址两个文物点名列其中。 这批重要新发现,是依据其重要性和代表性而挑选出来的。
海河防潮闸位于塘沽海河干流入海口处。闸体结构为开敞式,共8孔闸门。两岸控制楼为仿古建筑,气势宏伟。 占地近13000平方米,是一座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闸。海河防潮闸建于1958年,其主要功能是将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五大水系在天津汇流后的部分洪水经海河干流宣泄入海,同时兼备防洪排沥、挡潮、蓄淡之用。海河防潮闸自建成以来贡献突出,它是海河干流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重点水利工程,也是根治海河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顺直水利委员会旧址位于河北区自由道24号,1918年成立,由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主持。1928年,该委员会改组为华北水利委员会,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委员会主席,1929年明确了以华北各河湖流域及沿海区域为管辖范围,大沽高程水准基点1931年就设在该会院内首级台阶前。抗日战争爆发后,该会迁至重庆,各项工作被迫停止。顺直水利委员会旧址为砖木结构,三层带地下室,建筑造型典雅,属欧式建筑风格,2006年修复,保存较好。
天津入选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的两个文物点,是在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中发现报送的。2007年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了这次文物普查工作。截止到目前,我市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467处,其中新发现1421处,普查完成率达到100%,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2010-03-16
(新闻来源:今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