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全国文物普查海南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3450处

 

  记者8日从海南省文体厅获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海南省共调查登录地、水下文化遗存4590处, 其中新发现3450处,复查1148处,调查灭失文物212处。从初步掌握数据看,各类遗存文物所占的比重依次是: 乡土建筑、古墓葬、古遗址、水下文物、工业遗产。这是海南省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
  海南省文体厅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王亦平介绍说, 此次文物普查覆盖全省24个县级区,22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以及西、南、中沙海域,覆盖率达100%。自然村的覆盖率达到98%。 从调查的技术手段上看,与前两次普查的不同的是科技含量有大幅提高,比如,利用航空遥感(RS)和全球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科技手段始终贯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在此次普查过程中发现,三亚亚龙湾新石器遗址等212处已灭失。 王亦平分析认为,多数灭失文物为古建筑遗址,一是部分遗存文物在社会开发建设中丧失掉;二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普查中,所记载数据不是很严谨;三是生态环境的变迁,比如水土流失导致了一些变化。
  王亦平表示,目前的调查数据还在不断补充,主要原因是数据统计方法的调整,最终的数据量可能会有一些量的变动。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而言,海南还有两年的数据整理研究工作,这些数据将会在整理后,最终形成正式的成果提供给政府各个决策部门,为海南国际旅游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储备。作为文化遗产的主管部门,将会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第三批省保单位名单,让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得到政府的实保护。
  据悉,海南已率先完成《海南省文物古迹浏览和古城址三维址仿真系统》的平台搭建工作,同时还完成了《海南省文物信息数据库》平台的搭建工作。

                                           2010-06-09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