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中国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人民政府7日在北京签署《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框架协议》,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陕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赵正永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双方签署《协议》的共建重点为, 国家文物局积极指导陕西省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国家文物局积极指导陕西省人民政府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规划(陕西省区域)》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库,并列入国家文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陕西省人民政府在编制过程中以文化为纽带,围绕华夏文化起源、周、秦、汉、唐和红色文化等,着力凝练一批重点文化遗产项目,并纳入陕西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同时, 国家文物局将对陕西省上报的有关基地建设方面的规划、方案和项目, 在符合有关规定和程序的前提下加快审批、优先安排。现阶段将重点支持“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等文物保护项目。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责成有关部门,支持和服务于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工作。《关中—天水经济区》涉及的陕西省六市一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共建工作任务和目标。
《协议》明确,成立“合作共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共同担任,副主任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成员由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负责人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009年6月, 中国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是实施该《规划》的主体区域,双方通过签署共建《协议》,共同指导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省区域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工作,推动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工作。
2010-07-08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