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专家学者苦苦寻找20余年的国宝“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和翁牛特旗博物馆田野考古工作者历经两年考察被确定。
翁牛特旗博物馆于1987年在民间征集到玦型黄玉龙形器被国家文物部门定为一级文物而加入国宝行列。考古学界普遍共识认定此件玉龙为“中华第一龙”,并被国内外红山文化研究领域所关注。
由于这件玦型黄玉龙形器是民间征集而无具体出土地点,其文化类型所属在学术圈内引起争议和讨论。纷争之中,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联合翁牛特旗博物馆于2008年初立项并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调查活动之中,开始田野考察和民间访问,采访相关人士上百人次,在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群采集实物标本上千件,于2010年10月下旬最终确认此件国宝玦型黄玉龙形器的出土地点为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国宝“中华第一龙”出土地点被确定,证明玦型黄玉龙形器代表红山文化高等级类型器物,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
2010-11-02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