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文与尚武,其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可喜的是,这两个内容在西青大地上表现得都很突出。杨柳青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杨柳青年画、文昌阁、崇文书院、赶大营、明清古建筑群、数十道的各类民间花会,文化现象与遗存真是不胜枚举。所有这些,都凸显着杨柳青是崇尚文化的祥和之地。以霍元甲为代表的尚武文化,更具备中国尚武精神中自卫的防御性宗旨,因为,精武会会徽就是选择的盾牌形状,而盾牌就是古代战争中用来防守的。如今,世界50多个精武会的会徽都使用了盾牌形状,这说明,世界各地精武会都继承和发扬了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的本旨。西青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以民俗文化为龙头,以崇文尚武为两翼”,大力发展西青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口号,这一提法非常准确到位,抓住了西青区文化资源的重点与特色。为配合区委区政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工作,《天津日报·聚焦西青》副刊从即日起,陆续选发相关文章以飨读者。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能有新发现,挖掘写作出更好更新的文章,我们将择优刊发。
生活在西青大地上的人们,都在为自己能是西青人而感到自豪。感到自豪的原因多多,首先是西青区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 在天津市各区县总是名列前茅,再有就是西青区有国际大品牌的文化旅游资源, 比如杨柳青年画,比如霍元甲。当然,值得自豪处还很多。专家学者们说:“先有的杨柳青,后有的天津卫”,其意无非是说杨柳青比天津市历史还久远。“千年古镇杨柳青”的说法更为人们所熟知。 那么,西青区的历史呢? 距离今天有多少年?只怕没有几个人能说清了。其实,地方志上都有记载,只是没有几个人能看见地方志,能看见的人也不见得去翻阅罢了。
我想,做为西青人,应该知道西青区的历史,应该能说清西青区是怎样从远古走来的。为方便有心人了解西青历史,笔者特意翻阅诸多地方志和历史书籍,按时间顺序梳理出一个脉络来,以便于读者了解。
文物是史证、实证,是不可辩驳的铁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离不开文物。
本文题目标榜为“考古探源”,其实不是我亲自去考古,几十年前已经有专家挖掘考察过,并形成文章发表过,今日,我只是在那些文章中去“考古”, 是把专家们已经考察完的成绩梳理出再奉献给大家。 本文力求所写的内容都有史证、实证,尽量避免“据传说”“大概”“可能”一类的字样。读者看罢文章若觉得值得一看,一高兴要谢的话,就谢那些真正考古的专家们。
当城已近2500岁
《西青区志》记载,1956年,考古专家在当城发现战国时期的红土岗居住遗址。 坐落在辛口镇当城村西800米处的“红土岗”,地理环境为冲积平地,地势略高。遗址面积为1200平方米,地面暴露较多的是夹云母的红陶片、泥制灰陶片。经天津市文物考古部门鉴定、推断,遗址为战国时期文化遗存。红土岗战国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境内先秦文化结构提供最直接的实物资料。其发掘学术简报载《考古》1965年第2期。
战国是在公元前475——221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既然考古专家在当城红土岗挖掘出战国时期的文物,并且鉴定那里是居住遗址,就证明西青区辛口镇当城村的历史已经有近2500年。这是西青大地上先民居住最早的年代。
高若敏先生所著《当城砦考》中有一幅“唐朝产粮区”的地图,此图并有注言说,“古当城为唐朝产粮区北沿内,东部仍在海水之中示意图”。图中标划出的华北产粮区,最北端便是古当城,在产粮区标志内。
到宋朝,西青大地属乾宁县管辖,因是北宋的北部边疆,这里又设乾宁军。当时,西青境内有很多军寨。乾宁军驻守乾宁县,乾宁县为今河北省青县地。当时的辖区比现在大,现在的静海、西青、津南、天津市区、宁河县都属乾宁县管辖。
宋朝在当城一线建诸多军寨,主要是对抗辽国的入侵。那时,海河与大清河是宋、辽的边防线,益津关(今霸州)、瓦桥关(今雄县)、巨马河(今白沟)以及当城等军寨,都时刻在防范着辽兵的进攻。当城建军寨是依照皇帝圣旨而行的。据高若敏先生在《当城砦考》中考证,公元986年杨继业在抗辽战役中战死, 其子杨延昭(杨六郎)授“荫补供奉官”,奉调去河北东路当城一带建军寨以御敌。因此,当城军寨于公元987年开始修建。杨六郎时年29岁,久经沙场, 已有守边和征战经验,再有诸多军寨为基地,有效扼制了辽兵的进攻。杨六郎依靠当城军寨这个军事基地,多次击败敌人,并打胜了萧太后亲自督战的战役。
史书载:杨延昭沉默寡言,不问家事, 但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号令严明, 能与士卒同甘苦,打仗身先士卒却推功于下,故受上下一致称颂。守边二十余年,辽兵畏服,不敢犯界,皆呼为杨六郎。
文革期间,当城村的生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村民曾在两处挖出大铁锅,多达十余只。锅高一尺半,大于农家所用,显然是过去军寨的驻军所用。还出土有马蹬、战刀、古钱币等文物,均属军需物品。
作为军寨的当城后来毁于金兵入侵,宋军主力随朝廷向南大撤退,当城砦毁于战火。从此,当城砦失去了军寨的作用,变成当城村,一直延续到今天。
战国遗址张家窝
考古专家于1956年发现张家窝也有战国时期居住遗址。遗址坐落在张家窝镇张家窝村以东1公里处。 遗址位于一土埠之上,面积3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0.3米至0.5米不等,地表土暴露有许多筒瓦、板瓦、绳纹夹砂红陶片。曾出土一件比较完整的“燕国鬲”,以及灰陶罐、纺轮等其他陶器20余件。出土文物皆入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有载。
战国遗址大任庄
考古专家于1959年还发现了大寺镇大任庄村的战国居住遗址。遗址坐落在大寺镇大任庄村北,面积约4500平方米。地表暴露有许多陶片和红烧土, 文化层堆积厚度1米至1.2米不等。 1960年试掘,出土有泥质灰浅陶罐、豆、盘、夹砂云母红陶釜、筒板瓦残片、虎纹半瓦当等。出土学术简报载《考古》1965年2期。
大任庄与张家窝先民居住遗址的发现,证明这两处与当城一样,先民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这里居住。
高若敏先生在《当城砦考》中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记载,东汉永康元年六州大水,渤海海溢,再溢,古当城于泽国之中,历有几百年。后黄河洪泛和太行山洪水势猛,推海水后退,才形成可垦荒之地。到唐朝,当城已经进入唐朝重要产粮区的北端。依据这一记载能充分说明,西青大地上的战国时期先民村落,没能繁荣发展起来的原因是,渤海的海水常沿海岸向西侵蚀,这一广大地区常受海水之害,严重影响先民在这一地区的发展。
建在隋代的法藏寺
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北段叫永济渠,南起洛阳,路经新乡、临清、沧州、杨柳青,北至涿郡(北京)。辛口镇大沙沃村在隋代建起一座法藏寺,大沙沃紧靠大运河西岸,估计,应该是先有的大运河,后建的法藏寺。因为运河开凿后才能给沿岸带来活力与繁荣。
法藏寺早已名存实亡,唯有一块“重修法藏寺”碑能证实曾经的历史沧桑。“重修法藏寺”碑现存西青区辛口镇千尊玉佛寺内。碑文记载如下:
“静海去北三十里许地名沙沃村有寺曰法藏者始创者(陈)隋间历年以来岁降荒旱兵火相仍其□□诸像曰浸倾圯剥落无存弘治十五年间有本村信士岳姓讳鸾者覩寺之基趾而慨叹之遂出□□□住持曰佛宝者师其本村父老计公工若干构殿庑(东、西、南房)功未毕而公忽殡天矣其后子讳岐者痛先人之惠□□遂与住持法翠復师前之父老协心修葺绘塑佛像其昔日之殿宇巍峨者復涣然矣(肆)正德(明1518)戊寅岐之□□□□□□□前人之重修而慨夫规矩之太挟也遂出谷粟若干亦本村父老□□工于此营建东西两廊钟楼各于两侧旁又建禅室三间至是其殿廊基榭□高相映深远弘敞其住山法亮又移来奇花异木恠(怪)石流泉日增蕃衍骚人墨客老夫稚子不时游赏或汲泉煮茗□(以)滌尘俗或吟咏性情□忘却抑郁迄今以为盛慨矣夫如是则匪徒今日落成之私庆其后先诸君肇始(开始)□远之意亦得以尝(償) 其硕而寺中享祀诸神袛亦于不拨矣 嘉靖三年(1525)春三月本村岳君曰信曰钺曰珮曰仲华者□寺之颠末属余为文用刊诸珉(玉石)以发月识余久羁官邸心志匪(非)宁固辞林护第直述甚概如右若夫异端□世儒纷□自有定议矣余乌乎□大明嘉靖三年发次甲申孟夏吉旦立 。”(“□”表示字迹损蚀)重修法藏寺的发起者叫岳鸾,是岳飞的后代。岳家在辛口镇建岳家开村,与沙沃相邻。明弘治十五年是公元1503年,岳鸾开始动员本族人和乡亲重建荒废的法藏寺,遗憾的是功未成身先死。其子岳岐继承父志,继续发动父老协力修造,于1518年功成。新建的法藏寺殿宇巍峨,焕然一新,有东西两廊,有钟楼,有禅室,有奇花、异木、怪石、流泉。法藏寺引来诸多文人墨客观光游赏,或汲泉煮茗,或吟诗歌咏,成为运河岸边绝佳一时的佛教胜地。
由此可知,大运河畔的沙沃村最晚是在隋代就已经有人居住,形成村落。
北宋军寨小南河砦、百万涡砦、沙涡砦
宋史《武经总要》卷十六记载:宋置乾宁军, 治乾宁县,今之河间府青县是也。 设砦九,为泥沽砦、双港砦、三女镇砦、苇场港砦、小南河砦、百万涡砦、沙涡砦、独流砦、钓台砦。
上九砦属宋代乾宁县管辖内,其中有现在西青区境内的小南河砦和沙涡砦。砦就是“寨”,是军寨,驻军营盘。还有一个百万涡砦,推断应该是张家窝,古代称百万涡。宋史中记载,沙涡砦东至十一里为百万涡砦,百万涡砦东至三十里为小南河砦,看今天三村的距离,张家窝最合适。不过,毕竟不是铁证,待以后考出百万涡砦的真实所属,当以真实所属为准。
观宋史可知,宋代沿海河、子牙河建立的边防九砦,现在的西青境内占三砦,即小南河砦、百万涡砦、沙涡砦。至于当城砦,可能在此后,因为《武经总要》卷十六没记载。
金代钱窖现付村
1984年,现在的精武镇付村发现一处古代钱币窖藏。窖藏地势略高,地面暴露有残碎砖瓦,采集到白瓷碗、泥质灰陶罐残片。窖藏系不足0.2平方米的土坑,内有铺地砖6块,砖有素面及绳纹两种类型。 该古钱窖藏出土钱币105公斤,其中,即有“半两”“五珠”等两汉时期的计重钱,又有“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唐宋两代的纪元钱。出土数量多的是宋代各式年号钱,如:太平、淳化、熙宁、治平、元丰、皇宋、祟宁、政和、宣和等。金代的钱币有“大定通宝”“正隆通宝”两种纪元钱。此次出土的古钱窖藏跨8个封建王朝,涉及千余年历史, 在天津市古钱币出土中实属罕见。这批古钱币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以及西青区的历史沿革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有载。
精武镇付村出土的钱币窖藏,其中最晚的钱币是金代,却没有元代,这说明,付村先民不是从明代永乐年间大移民才开始建村的。如果是明代才建村,后来藏钱币时应该还有元代钱币才合乎道理。也就是说,付村建村的时间应在金末元初,或者就是因为朝代更换带来大动荡,钱币的主人才把它们深深埋在地下的。
如果不是付村先民的窖藏,又另当别论。
小甸子元代遗址
张家窝镇小甸子村东600米处,发现元代军事屯田遗址,面积为1500平方米。 地表散布较多碎砖块、红烧土块和木炭灰烬。1973年,天津市文物考古部门派员进行了试掘。该遣址出土文物丰富,而且完整。农具、车马器具、瓷器成堆出土。其中大部分为各式铁质农具,共49件,含犁铧、耧铧、犁镜、铲、耙、镰、垛叉、铡刀、渔叉、牵引、马蹬、马衔、矛、刀、铁锅等。 另有剪、钩环、钉等小件铁器多件。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元代磁州窑双风罐、龙泉窑葵辨洗、大定通宝钱纹镜、海马葡萄纹铜镜等。通过出土实物鉴定,该遗址是元代实施军事屯田制度的产物。 《元史·卷廿二·武宗(海山)一》谓:以钞九千一百五十八锭有奇,市耕牛农具, 给直沽酸枣林屯田军。小甸子军事屯田当时隶属元代枢密院在河北行省清州(今河北省青县)设置的左右钦察卫屯田。
《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有载。
小韩庄金元时期遗址
坐落在王稳庄镇小韩庄村以东0.5公里处。1992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一土埠,高出四周约1.5米,面积1500平方米,错落有致,呈井字台田状。表土层暴露大量白瓷片、 胸窑瓷片、磁州窑瓷片、灰陶片等。采集到白瓷碗(残)1件,敞口斜直腹壁、小圈足、近底处露胎,当为金元时期的遗址。
《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有载。
千年古镇杨柳青
杨柳青从宋代称“流口”,到金代, “流口”已经改为“柳口”。据文献记载, 金政权派李咬住为巡检驻柳口镇。那时,天津地方称直沽寨,尚未派专职官员去管理,是由柳口镇的李咬住和武清巡检梁佐二官员代管。
金朝占领北宋半壁江山后,便开通了大运河水运,因此,作为运河畔的柳口镇才得到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可以说,古镇的渔航之利是从金朝开始的。从金、元到明、清,杨柳青一步步逐渐走向兴旺发达,一直依托的都是大运河的水运之便。
那时的柳口镇周围洼淀密布,镇西有莲花淀,再向西有东淀和白洋淀,可谓一片泽国。古镇上的人几乎是在水上生活,可耕地极少,但水资源丰富。元朝翰林修史官揭傒斯于至正三年(1343)小住杨柳青,留下著名诗篇《杨柳青谣》,此诗在其遗作《文安集》中被发现。这一珍贵诗篇十分形象地记述了杨柳青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方式和大运河给杨柳青人带来的好处。
《杨柳青谣》中说,“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日日相迎苇篱下,朝朝相送苇篱旁。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这是描写杨柳青的最早诗篇,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此诗告诉我们,杨柳青在那时水产品资源极其丰富,人们的生活每日都离不开逮鱼摸虾,割芦卖苇之类。尤其芦苇,人们不光用它盖房子,编篱笆墙,还如揭傒斯诗中所说把它远销到临清。
1992年, 杨柳青镇十一街在基建工程中发现明代运河码头遗址。 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按地层分层次地发现了包括金、元、明3个不同历史朝代的陶器、瓷器残片、墓砖、度 量衡用具等。 还出土1枚日本的"宽永通宝"钱币。还发现了炉灶灶膛、灰坑以及灶膛中残留的草木灰,显示出当时的燃料主要是芦苇。在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一大批纹饰之丰、款式之繁的明代青花瓷器的残片。根据天津市博物馆考古专家推断,此遗址应当是当时漕运的一个中转站。
《中国文物地图集·天津卷》有载。
小 结
综上所述,可知在西青大地上,先秦时期就已经有祖先居住,距今已近2500年。从考古中的发现当城、张家窝、大任庄三处,没发现的一定还有。 祖先在西青土地上没能发展壮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渤海水上涨, 吞噬了西青区的几乎全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西汉初元元年渤海水大溢,到东汉永康元年再溢, 西青大地在海水中浸泡了200多年,造成此地再无人烟。海水退后,因留下严重的盐碱,土地无法耕种,此地仍不能有先民生存。
到隋代,大运河北段永济渠开通,沿运河两岸有人居住,逐渐兴旺。辛口镇大沙沃在那时于运河岸边修建起法藏寺,可以明证。
后来,黄河决口,改道北流,进入西青区境内然后入海。太行山山脉的诸多河流也如猛兽般从高处向低洼的海河流域冲击。如此,西青大地上海水留下的盐碱被冲进大海许多,土地逐渐适合耕种,先民们才陆续在这块热土上扎根繁衍。
到明代永乐年间,大移民开始,从山西、山东和长江流域迁移来无数先民进入西青,这一块土地从此走上繁荣。
2011-10-21
(新闻来源:天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