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 有历史爱好者在天津塘沽南站发掘出一些青砖,上面印有“P.M.R”英文字母,被业界认为很有历史价值。前些年在北京和沈阳也发掘出一模一样的印有“P.M.R”字样的青砖。那么这“P.M.R”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青砖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它和咱天津塘沽南站又有什么关系?
百年老站出陈年老砖
在说这个砖的故事之前,咱得先普及点有关铁路方面大背景的知识,先说说这个发现地——塘沽南站。塘沽南站可谓是咱天津的一大骄傲了,是中国铁路现存的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而且仍在运营之中的火车站,距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虽然只是四等小站, 却是文物级车站。它始建于1888年4月,是原唐胥铁路上的其中一站。唐胥铁路是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由唐山到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线路不是很长只有9.7公里,却结束了中国没有铁路的历史,这一小段铁路可谓是整个中国铁路网的龙脉之源。
可能有人疑惑了,这唐山到胥各庄都是河北省内的地界儿,怎么远在天津塘沽会有车站呢?其实塘沽南站是唐胥铁路延长线的端点,这条铁路能延伸到天津,还有李鸿章的功劳。当时开平矿务局请求李鸿章准许铁路由胥各庄延长到芦台,以代替运河运煤。李鸿章立即报朝廷批准后,将唐胥铁路向芦台方向延长,后来他又萌生将铁路继续延长至大沽北岸(即天津附近)的设想,建议将铁路“南接大沽北岸,北接山海关”。经朝廷批准后,在1884年将该路修建延伸到塘沽,由此而修建成塘沽南站。
按照李鸿章的设想,另一端也果不其然延伸到了山海关,该线路改名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历史上曾称“榆关”)。1894年天津方向延伸至北京改称“京榆铁路”。 1898年,榆关方向延伸至奉天(现沈阳), 改称“关内外铁路”,并与英国、俄国签定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1907年改称“京奉铁路”,这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叫的“北宁铁路”。
这些看似与“P.M.R”砖风马牛不相及的铁路线和站名,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P.M.R”代表何意?
首次在天津发现“P.M.R”砖的发现人李红路是位天津历史文化爱好者,同时又酷爱摄影,他对笔者讲述了发现的过程。那是今年2月19日的清晨, 他约了几位老“摄友”去塘沽南站拍片。 由于当时雾气较重, 没拍几张照片就作罢了,非常扫兴。但一想既然来了不如就到处转悠转悠,当走到南站东面老“北工段”1908年修建的老机车房时,不经意发现几处土堆中的砖上面隐约刻了一些字。 走近把砖从土堆里扒出来吹拭干净后,看到上面清晰地刻着“P.M.R”三个字母,而且这样的砖还不止一块。他很好奇,于是捡拾一块较完整的青砖带回家慢慢研究。
因为爱好天津历史文化, 他记起塘沽南站曾发现过“北宁铁路岔道商有岔道起点” 的界碑,界碑对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铁路史研究的标志性文物。那么难道这带标记的青砖和铁路有什么渊源吗?这“P.M.R”又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在塘沽南站发现, 所以就以此为线索, 李红路查阅了大量有关铁路的资料,一篇文章让他瞬间拨云见日。这篇文章是一位唐山电务段退休的工程师写的。大概的意思是2003年中国铁道博物馆在唐山开平区征集到一块地界石,石面上边横刻“P.M.R”三个英文字母, 下边竖刻“铁路界”三个汉字。博物馆请这位工程师去破译其中含义,可他对英文一窍不通。他向当时的河北理工学院一位老教授请教。关于其中的“M”,俩人查了近百个地名单词,只有MANGHOU(满洲)一词靠谱。这样“P.M.R”应该就是“PEKING”(北京旧时的写法,1979年后规范为Beijing)、“MANGHOU”(满洲)、“RAILWAY”(铁路)的缩写。但随即他又认为这样的翻译不符合铁路线以起始地和终到地地名命名的惯例,于是这个疑惑就一直困扰了他整整3年。直到2006年这位工程师无意中在网上查阅了一张晚清时期英国出版的东三省地图, 图上在沈阳的位置标注的英文单词是“MUKDEN”。他如获至宝,立即查找沈阳文史资料,终于查明“MUKDEN”是“奉天”(今沈阳)的满语发音。据此这位工程师将界石内容明确翻译为“京奉路铁路界”。
此外, 李红路还发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消息。一个是在2001年10月北京明城墙遗址周边拆除民房时,共发现近200块带有“P.M.R”印记的砖,现在都被妥善地保护起来。2002年9月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施工中,工人们发现了一段正阳门至东便门的钢轨,据考证是当年京奉铁路上的钢轨。现在这段钢轨就安放在京奉铁路信号所南侧当初挖掘的原址上。1901年建造的京奉铁路信号所,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京奉铁路信号所使用的墙砖就是“P.M.R”印记砖。
另一条消息是, 2011年9月23日《沈阳晚报》第9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青砖上“P.M.R”到底代表什么?》的文章。文章中虽然只是将“P.M.R”简单地归结为“青砖的批次、型号或厂家的缩写”,但文章配图中出现的“P.M.R”印记砖的图片和李红路发现的青砖一模一样。
中转站发现尚属首次
发现“P.M.R”砖的地方一个是“京奉铁路”的起点北京,一个是终点沈阳,无论从字面解释还是被发现地都吻合上了,不过中转站发现此砖还是首次,那么塘沽南站出现的这个青砖是怎么回事呢?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这青砖上的字母代表了当时“京奉铁路”的标记,那么这砖的用途是不是也和2001年在北京发现的那批砖一样是用来建造“京奉铁路”信号所的专用标记砖?
“京奉铁路”有一段历史值得关注, 那就是1907年8月改称“京奉铁路”。19世纪末,英、俄曾为修建这条铁路的贷款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 最终,英国在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借款合同,进而控制了该路的路权。1928年6月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南京政府宣告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北京改称北平。“京奉铁路”随即更名为“平奉铁路”。
通过这段历史, 李红路认为这些青砖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907年至1928年间。 当时的“京奉铁路”由于是靠英国借款构筑,铁路机器设备和筑路原材料需要进口,这批青砖有可能通过商船远渡重洋,来到塘沽港口经内河在塘沽新河码头登陆,放置在当时“中国第一材料处”内储存,然后通过火车运到北京、沈阳等地修筑铁路信号房。而这个“中国第一材料处”的前身就是“新河材料厂”,属京奉铁路局直辖,修有11条专用铁路线,长达4公里,因此这里可能会有大量此类青砖留用。
在塘沽南站发现的“P.M.R”砖虽然在考证方面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 但仍有大量细节问题还不能下结论,有待勘察和解决,而且许多论证和考察工作有待完成。不过无论怎样,这个发现都让塘沽南站在“京奉铁路”建设过程中有了实物的见证。
2012-04-06
(新闻来源:天津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