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北运河发现明代沉船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 据悉,此次在北运河整治清淤过程中发现3艘沉船遗迹,并初步认定为明代沉船。其中两艘由于毁损严重已无法整体发掘。昨天下午,位于北辰区双街镇张湾村明代沉船遗址现场的唯一一艘保存完整的沉船整体吊装工作顺利进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现场作业,在北运河河床已“沉睡”几百年的明代沉船被成功吊起,清理“打包”后有望于今日运至位于天妃宫博物馆的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深入研究,近期将面向市民展出。
吊离河底一“举”成功
昨天下午一时许,三辆百吨级的重型吊车缓缓驶入沉船遗址现场,标志着最为重要的沉船吊装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留存和还原沉船及其周围环境的真实历史,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动用了全部考古力量,并与相关各方密切配合, 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仍在不时为船体喷洒防腐药液、检查船底部槽钢的位置,做着吊装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下午三点整,随着最后一根槽钢被插入沉船底部,吊车吊臂上的钢缆缓缓进入工作区,标志着最紧张的吊装工作正式开始。
三点二十分,钢缆装置妥当后,吊车吊臂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缓缓升起,当沉船整体离开河床底部的一刹那,“嘣”的一声闷响,也让现场所有人绷紧了神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古船离开河床底部时,吊车吊臂的承重力是最大的,达到了66吨,而整艘沉船的吊装重量也达到了40多吨。
三点四十五分,当整个沉船装置安稳地落在拖车上后,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不到三个小时的吊装过程,凝聚了考古工作者们无数心血和汗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梅鹏云告诉记者:“这次沉船的吊装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动用了所有的考古工作人员,光准备工作就做了五天。现在沉船被顺利吊离河底,也意味着整个吊装工作已经完成了最困难的一节。”
天妃宫“安家”二次发掘
张湾村明代沉船,是天津考古历史上首次科学考古发掘与发现的大运河沉船。新世纪以来,在中国黄河以北地区运河沉船进行正式考古发掘与发现的数量非常少,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此次沉船考古发掘领队盛立双告诉记者:“这艘沉船船体周围散落着城砖、韩瓶、瓷碗、陶罐、铜钱、骨簪、竹绳、麻绳等文物。由于这艘船是倒扣在河床上,船舱内有哪些物品仍然是个谜。该沉船将整体吊装回室内后,再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期待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在完成吊离河底的工作后,沉船将被移至河堤上进行清理、灌沙和打包。梅鹏云告诉记者:“现在沉船是倒扣着的,通过灌沙和打包,整个船体将被制作成一个箱体形状,进行空中翻转,然后运回天妃宫博物馆进行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目前,翻转方案已经做好,我们的这个设计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船体和船体内的物品。”
梅鹏云说:“在天妃宫的院内,已经规划出沉船放置的空地,待古船运到后,就会搭建一个大棚,在室内进行保护和二次考古发掘,并力争在近期面向公众展示开放。”
2012-06-03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