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迎接9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 日前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文物修缮,其中的神像修复是修缮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彩塑王”之称的天津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有为,被邀请进行神像修复工作。那么,到底神像如何修复?天后宫的修缮工作进展如何呢?28日记者前往天后宫探秘。
准备有序,画笔展现雕塑神采
2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了正在修缮中的天后宫,在三津福殿,地上整齐地排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桶,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尺寸的画笔,显然修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足。
三津福殿内有五尊神像雕塑,位于两侧的神像高约3米, 神像周围已搭设了脚手架。“彩塑王”王有为正带领着他的团队,有序地进行着塑像修复工作。当时,王有为正在为一尊神像的铠甲上颜色。一旁,他的徒弟正在勾勒神像脸部的细节。经过一番细致的描绘,神像的面部表情显得十分生动。
形象复古,这是一个大挑战
据王有为介绍,天后宫的塑像有近20年没全面修复过了。此次,他的团队负责修复三津福殿及元辰殿内的塑像,尤其是元辰殿内的六十尊甲子神像破损严重,有的后半身已经塌损,几乎需要重做。虽然是全面修复,颜料也要重新粉刷,但要求修复后的塑像要还原原型,形象复古,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修复时,除了给现有的塑像拍照外,还要依靠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这一工作。目前,元辰殿的塑像经过两个月的修复,已基本完成,三津福殿塑像的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
一尊塑像,修复需10道工序
另据王有为介绍,完成一尊塑像的修复工作并不轻松,需要约10道工序。首先要给塑像塑型,之后要晾干,然后再用粗砂纸和细砂纸打磨三遍,而后就要为塑像上底色。为了凸显底色浑厚又不失层次感,底色要上七遍,每次都要等上一遍晾干后再进行。上完底色后,经过打磨,再对塑像进行颜色的深浅晕染。晕染很有讲究,一支画笔有两种颜色,颜色交接处就出现了晕染效果,这才能让两种颜色自然结合, 显得不生硬。脸部处理这一步工序被称为“开脸”, 是对脸部的细节进行处理,在经过局部勾勒等步骤后,最后还要采取上色后打蜡的工艺,这样既可以使塑像保存时间更长,也达到了更加逼真的效果。
修缮收尾,9月中上旬重开放
据天后宫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以崭新的风貌迎接将于今年9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全面提升天后宫作为中国北方妈祖文化研究中心的影响力,保护国家不可移动文物,从今年6月6日起,对天津市唯一一座具有元代溯源性建筑历史风貌的天后宫进行大规模的文物修缮及养护工程,而这也是自1985年以来,天后宫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其中,包括对屋顶、殿内木构件、塑像、彩绘、地面等大规模修缮,此次修缮工程已接近尾声, 预计修缮后的天后宫将于9月中上旬重新向游客开放。
2012-08-29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