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广受公众关注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落实并正式启动。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成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工作组日前在京成立,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举行。包括国内从事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建筑学、民俗学、艺术学、遗产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26名专家学者王景慧、陈志华、乌丙安等受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担任主任委员。
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在会上通报了全国传统村落调查情况,专家委员会组成,制定《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等传统村落评审程序及工作计划和今后工作设想。会上,专家们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冯骥才认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启动具有里程碑性质,是历史上首次对农耕文明最大规模、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的全面盘点。这是国家文化自觉和对文化负责的高度表现。知识界当全力投入,尽其责任。他提出,当前传统村落缺乏保护性措施,消失速度急剧,我们早一天发挥作用,就会少损失几个传统村落。专家首要的工作是建立科学的传统村落分类体系和确认标准,尽快选定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配合名录的公布抓紧制定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监督条例,科学严谨地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还要做好首批传统村落的宣传与弘扬工作的计划,以培养全社会对传统村落多样文化的热爱,提升全民的文化自觉。
此次专家会议还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冯骥才说,“保护古村落是为了‘传承文明,世代共享,让中华大地上的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2012-09-29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