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提升防范能力 落实长效机制 “常态化防范打击文物犯罪研修班”在新疆举办

 

  为贯彻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公安部、国家文物局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总结“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10月20日到22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常态化防范打击文物研修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安成等出席了研修班开班仪式。
  在开班仪式上,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致欢迎辞并介绍新疆文物安全工作情况,童明康宣读了《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表扬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组织协调先进单位的通报》,刘安成对2011打击文物犯罪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来自全国17个省市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的140余名学员, 就建立落实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联合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力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2011年5月, 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在全国17个重点地区部署了“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在各地政府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经过各级公安、文物部门协同作战, 共破获各类文物犯罪案件556起,抓获嫌疑人1062名,打掉犯罪团伙210个,缴获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557件,沉重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确保国家文物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研讨,学员们一致认为专项行动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下一步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只要坚持对文物犯罪常打不懈,同时不断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文物犯罪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文物安全就能够得到保障。 针对当前文物安全形势,大家决心要将打击文物犯罪工作继续推向深入, 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提升侦破水平,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建立完善公安、文物部门联合长效工作机制,研究采取具体措施,确保取得扎实成效;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强化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模式,全面提高文物科技创安水平。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 记者郭桂香报道 10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联合举办的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等出席会议。
  科学技术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文物、博物馆领域也是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肥沃土壤。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文博系统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单位密切合作,开展了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若干制约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瓶颈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研成果,并应用于“三普”调查、长城资源调查、大运河保护等文物保护实践中。
  陈小娅回顾了“十一五”以来科技部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工作的支持情况,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拓进取、奋发工作,在科技投入、技术供给、成果转移、人才培养、优化科研组织等方面,给予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更大的支持力度。
  宋新潮在主旨发言中结合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的紧迫需求和繁重任务,强调科技和文物工作者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创新, 不但能形成知识、智力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相互启发, 促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改革与创新。他要求文物保护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学科间、机构间、部门间、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研讨会上,包括干福熹、杨焕新、 郭华东3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科技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展望了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各方面的应用。
  专家们认为,以研讨会的方式深入交流,既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探讨进一步加强、完善合作机制,对于加强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努力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研讨会还吸引了部分在京的中青年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者。


                                          2012-10-25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