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七里海古海岸,88平方公里天然博物馆
市海洋局副巡视员:自然保护区将被红线“特护”

 
 

  《天津市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以“湿地”保护类型全部划入了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内。 该区域以贝壳堤、 牡蛎礁珍稀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为保护和管理对象,总面积88.49平方公里。记者昨天专访了市海洋局副巡视员汪苏燕,详细解读了今后自然保护区将如何被“特护”。
  记者: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哪儿?
  答:含有牡蛎礁的七里海湿地坐落在本市宁河县西南部,是海陆变迁形成的具有显著海洋特征的古泻湖型湿地,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它是古海岸遗迹,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等多学科研究以及分析判断现代海岸线的演变、海平面的上升等方面同样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被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誉为“天然博物馆”。由于保护区保护对象是近一万年以来渤海成陆的海洋遗迹,随着渤海海退,这些保护对象已经脱离了与海的联系,使其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不涉及现代海岸线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记者:将保护区划入生态红线有何意义?
  答:本市仅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划定生态红线之前,市民很少有人知道保护区,它们的保护工作更缺少群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此次,在全市范围内动员市民共商,将山、河、湖、公园、湿地、林带划入生态红线,一是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使政府和公众凝聚共识,形成生态保护合力;二是将山、河、湖、公园、湿地、林带这些确实应该保护的生态环境系统划入生态红线,将营造更加积极的生态保护氛围。
  记者:主管部门的保护工作如何开展?
  答:这些年,海洋局针对不同保护对象和功能区,实施了有效管理。通过十多年来不间断的巡查保护工作,盗挖贝壳堤的行为已经基本杜绝, 贝壳堤呈稳定状态。2010年至今,保护区处累计巡查121905公里, 派出人员2707人次;处置盗挖贝壳、牡蛎以及各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多起,使得违法破坏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相关部门通过疏通水系、修复植被、修复沼泽浅滩、修复和构建鸟岛,实施全天候无人视频监控等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使七里海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日趋良好,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2014-01-2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