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揭开“忠烈祠”碑谜团

 

  这几天,本报关于“天津市忠烈祠”石碑的连续报道,不仅揭开了石碑的“身世之谜”,也引发了市民们对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历史、文化、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兴趣。在“忠烈祠”石碑的背面,“株式会社福盛号”的字样,其实也传递了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些信息。
  根据石碑背面的“皇纪两千六百二年十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教授指出:这一年是1942年。“株式会社福盛号”是捐建单位的名字。日本人一般到了比较大的地方都会建立神社,神社是崇奉和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根据相关资料记载,神社门前的石碑用来标记神社名称与所在,个人或是商家捐钱立碑比较普遍。宋教授介绍:“株式会社”的意思是股份公司,“福盛号”应该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商号。
  “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成员周白河特别对“福盛号”进行了研究,从各种资料中检索出蛛丝马迹。他在一本1941年东京出版的《中国工商名鉴》上找到了“福盛号”的所在。“福盛号支店”坐落在“常盘街一番”,就是今天辽宁路与锦州道交口的位置。“福盛号”贩卖各种纸类、印刷机械材料、墨水等,店长叫做桥内利伊知。其总店,坐落在大连(当时是关东州)。据此大致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片段:1942年,天津日租界常盘街的纸商“福盛号”在天津神社认捐了一座石碑,并将自家名字刻在上面。三年后,日本投降。石碑被凿去神社名称,镌刻上了“天津市忠烈祠”的字样,神社也改成了纪念抗日英雄的祠堂,这当然是当时的“捐建者”难以预料的。
                                          2014-04-15
                                     (新闻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