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报道之七:天津广东会馆

 
 

  在天津老城厢距离鼓楼仅仅几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静、古朴、韵味十足的传统建筑,这就是广东会馆,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2001年,天津广东会馆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广东会馆1903年动工, 1907年落成。由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等人倡议, 旅津广东客商集资修建,作为在津广东同乡会馆。天津广东会馆为砖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院门宏阔,罗汉山墙高耸,厅堂出廊厦,具有岭南特色。会馆内的戏楼是主要建筑,戏楼前面悬挂写有“岭渤凝和”的巨匾,戏楼利用四合院的天井围成闭合空间,南北向用两根21米长的平行枋,东西向用19米长的额枋,形成大跨度空间。戏楼台面70多平方米。戏园最多可容纳六七百人,楼上是包间,楼下是散座,戏楼正上方藻井重约10吨,外方内圆,斗拱接榫,螺旋向上,据说这种构造可以把声音传到戏园的各个角落。整个建筑群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建筑形式,还具有广东潮州建筑特征。
  由于梅兰芳、尚小云、孙菊仙、杨小楼、马连良、荀慧生等京剧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唱,1985年,天津广东会馆被辟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天津戏剧博物馆建筑面积2768.08平方米, 馆内设有“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三个展室,展出中国戏曲简史陈列、天津戏剧发展史陈列以及一些戏曲界人士的专题性展览。还收藏4000余件与戏剧相关的文物,其中包括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等的书画作品及演出服装等。另外,天津戏剧博物馆享有全国首座“戏剧音像资料文库”美誉,藏有全国近百个戏剧剧种录像资料6000余盘(套),为社会提供普及戏剧知识、查询戏剧音像资料、欣赏戏曲演出等。
  这座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会馆,折射了津城百年的风云变幻,天津广东会馆辟做戏剧博物馆,将历史文物建筑和戏剧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交相辉映,多角度地呈现给观众,实实在在是对文化遗产的活化,为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探索了一条“双赢”之路。
                                       2014-05-27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