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报道之十六:蓟县白塔

 
 

  蓟县白塔又名独乐寺塔、观音寺白塔,位于蓟县渔阳镇塔前胡同与津围公路交叉口处,北距独乐寺300米。2013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蓟县白塔是我国七大白塔之一,创建于隋代,在辽清宁四年(1058年)、明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乾隆年间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塔刹震落,塔体出现险情。1982年—1983年进行了维修,于塔内发现辽清宁四年舍利石函和珍贵文物百余件。
  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由塔座、塔身、塔顶组成。塔座是由巨型大理石和精美的砖雕组成的须弥座,其壸门内浮雕舞乐伎,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身为中国亭阁式,饰以“八大成就”功德塔和反映佛教“缘起说”的八句五言偈语,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做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檐上置塔座承覆钵形圆肚、十三天和铜刹。塔顶为覆钵之上巨大的十三相轮和塔刹,巧妙地将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塔形融为一体,实属罕见。素有“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誉。此塔下部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钵式,是中国辽塔造型奇特之一例。塔前立有辽乾统九年(1109年)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幢一座,明万历和清乾隆年间维修白塔石碑各一块。
  蓟县白塔是楼阁式和覆钵式塔的结合,造型奇特,是中国古塔中存量比较稀少的一种类型。
                                       2014-06-0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