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报道之二十二:北洋大学堂旧址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从北洋大学校歌的第一句中,北洋大学曾经的所在地已然明了——北依桃花堤、东临北运河,也是“西沽武库”遗址。正因如此, 老一辈的天津市民往往称其为西沽大学堂或武库大学堂。 1895年10月2日, 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光绪皇帝批准, 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1902年校址由大营门外梁家园博文书院迁至西沽,现址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2号,翌年,该校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它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洋大学堂旧址现存有南楼、北楼、 团城三座建筑,其中, 北楼建于1936年, 占地面积为2315平方米, 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南楼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为233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团城建于1930年左右,占地面积为939.42平方米,通长30.7米, 通宽30.6米。原北洋大学堂南楼、北楼均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布局对称, 体形简洁大方,均使用德国进口建材,建筑外立面为红砖墙面。南楼现为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门上有牌匾“北洋工学院”,建筑东侧设有应急出口和消防逃生梯,各层为狭长楼道。北楼现为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门上牌匾“北大楼”残破,字迹剥落,建筑顶部有修整痕迹,门口设有两根残缺的灯杆,建筑入口处设有六角形门厅,楼道向两侧延伸。团城为砖木结构平房,青瓦坡顶,建筑外立面为青砖墙面,曾为北洋大学办公地,桥梁专家茅以升于1945年8月任北洋大学校长时在此居住、办公。


                                         2014-06-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