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大运河“申遗”成功 天津段遗存珍贵
“大运河载来的城市”有根据

 
 

  6月22日,中国申报的大运河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大运河河道保护与“申遗”点段,我市申报的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全长71公里参加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继长城之后,天津有的第二处世界文化遗产。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江苏、浙江、河南、安徽8个省市,总长度1011公里 ,相关遗产共计58处。 天津入选的全长71公里的河道遗产,流经我市武清、北辰、河北、红桥、南开、西青等六个区。其中北运河部分自武清区筐儿港减河与北运河连接处至三岔河口,长48公里,南运河部分自三岔河口至西青区杨柳青镇镇区,长23公里。遗产区面积975公顷,缓冲区面积2493公顷。
  天津城市的形成与漕运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漕运发展,天津逐渐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的说法是非常有根据的。天津境内大运河总长约180公里。历经千年, 大运河在天津段留下众多不可移动的实物遗产,包括运河河道,运河上的船闸、桥梁、堤坝等水工设施,两侧相关的地下遗存和历代沉船,沿岸的衙署官仓、会馆商铺、城镇乡村、古街古寺、古驿馆等。
  经过市文物部门对大运河现场调查和严格遴选,大运河天津段遗产包括28处运河遗存,其中运河水工遗存12处,附属遗存4处,相关遗产12处,这些珍贵的运河遗存是我市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 ,我市先后颁布实施《大运河天津段遗产保护规划》,建立大运河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逐步改善大运河保护状况和沿线环境,加大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宣传力度,普及运河文化和遗产知识。
  此次大运河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下,全社会将持续关注大运河,我市的大运河保护将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使保护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
                                      2014-06-26
                                  (新闻来源:今晚网-今晚报)